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1年6600万元,网上致富高手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11-07 14:51:00

左手握线,右手执梭

网梭和线飞快地交织着

一条地笼逐渐成形

在南京高淳淳溪街道杨家村

一根普通的尼龙线

经过村民双手的编织

竟撑起了

年销售额约6600万元的特色产业

指尖上的传承

三十年练就“蟹笼速度”

“这叫盖笼,螃蟹龙虾都能装,一笼多用!”村民夏寿娣阿姨一边飞快地穿线缝边,一边介绍。她已经做了三十年的渔网,从最初的丝网到如今的地笼,每条十几米长的地笼,她只需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

“最关键的是这个倒须,”夏阿姨指着地笼入口处的特殊结构解释道,“要让螃蟹爬得进来却爬不出去。”这项看似简单的手艺,新手要大半天才能完成一条,而老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早已练就了令人惊叹的速度。

匠心独运

机器替代不了的手艺活

渔网编织至今仍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传统技艺。从尼龙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搭骨架、剪料、穿线、缝边、套网做须等十余道工序。这些由村民亲手编织的渔网结实耐用,最少能承载二三十斤螃蟹,养护得当甚至能用两三年。

更难得的是,这项工作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工作方式自由灵活,不少村民靠着这门手艺过上了小康生活。

渔网大市场

从家庭作坊到全国畅销

走进杨家村的渔网大市场,每家店铺都堆满了各式渔具,工人们忙碌地打包发货,不时有货车前来拉货。杨桂龙的“龙源渔具”已经从家庭作坊发展成拥有两个店面、七个仓库的规模企业。

杨桂龙说:“正好是螃蟹旺季,地笼订单特别多,现在有一百多人在帮我们做渔网,除了本地养殖户,我们的产品还销往全国各地——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杨家渔网。”

杨家村是全国有名的渔网特色村,随着高淳螃蟹产业的发展,渔网销售渠道也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杨桂龙预计今年销售额能达到600万元。

“网”罗幸福

百年手艺托起致富梦

“我们杨家村的渔网在全国都很有名,”杨家村党总支书记杨胜自豪地说,“现在村里经营户约35户,辐射周边2000余人从事这个行业,每年销售渔网100多万条,销售额约6600万元。”

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规模化经营,从线下销售到线上拓展,杨家村的渔网产业正在经历华丽蜕变。目前,村里正在积极申请渔网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打造网络直播团队,助力村民进一步扩大销售。

“让老百姓有个好奔头,”杨胜书记笑着说,“从渔网编织到互联网,我们这一‘网’确实托住了大家的幸福生活。”

一根尼龙线

串联起三百年的手艺传承

一张渔网

网罗着整个村的致富梦想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杨家村用指尖上的匠心

编织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

产业发展之路

内容来源 | 高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