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24小时报》:从意大利到南京,在大河之侧寻觅文明纽带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2025-11-21 09:57:00
![]()
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将于11月21日拉开帷幕。11月19日,意大利《24小时报》刊发《Dall'ltalia a Nanchino, alla ricerca dilegami di civiltà lungo il grande fiume》(中译文《从意大利到南京,在大河之侧寻觅文明纽带》)介绍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这场汇聚全球河流学者、文化专家及大河城市代表的文明对话,将进一步探寻文明和谐发展路径。
![]()
11月19日出版的意大利《24小时报》刊文《从意大利到南京,在大河之侧寻觅文明纽带》
文中着重探讨南京与佛罗伦萨、威尼斯的交往历程及文化共性。文章表示:“如果说阿尔诺河给佛罗伦萨送来文艺复兴的思想浪花,那么长江则为南京带来六朝古都的豪迈情怀。研究南京的水文化,我们会发现威尼斯与南京有更多相似之处……”
45年前,佛罗伦萨与南京成为欧洲与江苏的首对友城。文章回顾今年3月举办的45周年庆祝活动,肯定双方长期以来经贸、产业、文化合作价值,并介绍5月意大利音乐剧《神曲》剧组演员打卡南京城市文化地标及9月“墙景未来”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活动。
![]()
夏日威尼斯
文章将南京与水城威尼斯的地理特点、文化属性与城市称号进行对比,探寻大河赋予的文明共性:从启迪文学创作到遗产转化利用,再到内河游船文化及“追求幸福、勇于探索的文明加成”。
即将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举办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分论坛——《文明的流动:文化遗产的世界叙事》受到《24小时报》关注。文章表示,多个国家的顶尖博物馆管理者、策展人与文化遗产专家将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博物馆在流域文明叙事中的角色重构与未来使命。
![]()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文章最后强调,大河赋予文明个性,互鉴呈现文明共性。佛罗伦萨、威尼斯与南京的故事,正说明了大河不仅是文明的摇篮,更成为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恒纽带。
中译全文如下:
从意大利到南京,在大河之侧寻觅文明纽带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文明间交流互鉴的通道。11月21日,一场大河文明间的对话将在中国南京举办。为期两天的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汇聚全球河流学者、文化专家及大河城市代表,围绕水文化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河文明互鉴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国际合作探寻文明和谐发展路径。
论坛举办地南京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世界第三长河长江穿城而过。45年前,佛罗伦萨与南京成为欧洲与江苏的首对友城。近年,双方在文化艺术、创意经济等领域交流密切。3月,在佛罗伦萨举办的文化产业交流会暨结好45周年庆祝活动上,双方约定继续深化经贸、产业、文化合作,推进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增进青少年往来。5月,意大利音乐剧《神曲》在南京热演,剧组演员演出之余探访南京云锦博物馆、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南京眼步行桥等城市地标,体验云锦汉服、传统美食,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
![]()
如果说阿尔诺河给佛罗伦萨送来文艺复兴的思想浪花,那么长江则为南京带来六朝古都的豪迈情怀。研究南京的水文化,我们会发现威尼斯与南京有更多相似之处,穿城而过的威尼斯大运河与长江均在各自城市中留下Ω形状的转弯;威尼斯贡多拉和南京画舫是各自流域的特色客船,时至今日依旧是游客体验当地风情的首选。除此之外,威尼斯的海洋贸易从威尼斯运河启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从南京长江段船坞出发……也许这就是大河为文明带来的共性,一种追求幸福、勇于探索的文明加成。
17世纪前后,莎士比亚用《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两部名著讲述在威尼斯发生的爱恨情仇。一百多年后,南京作家曹雪芹创作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本以17、18世纪南京上流社会生活为素材的小说,又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至此,“欧洲文化之都”威尼斯和“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在启迪文学创作层面又找到了共性。
5月,由南京东南大学陈薇教授团队设计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亮相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Deep Surface”主题展。该建筑坐落在1500年前的中国首座文学馆旧址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首座“文学之都”001号文学地标,2022年开放以来,已举办400余场活动,接待访客超15万人次,成为南京“文学之都”的国际窗口。
![]()
南京幕燕滨江风光带
“遗产转化”“社会参与”“开放包容与可持续”……,这些“Deep Surface”主题展中的关键词,在南京还能找到更多案例。600多岁的明城墙至今仍保留35.3公里墙体,兼具健身步道与文化属性。9月,包括佛罗伦萨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参与的 “墙景未来”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开营,活动聚焦明城墙的保护与活化,通过创意设计推动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助力明城墙申遗。一百多年前毁于战火的南京大报恩寺,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今,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在长江支流秦淮河畔的塔身遗址上建立,这里将承办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的分论坛。届时,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顶尖博物馆管理者、策展人与文化遗产专家,将共同探讨博物馆在流域文明叙事中的角色重构与未来使命。
大河赋予文明个性,互鉴呈现文明共性。值意中建交55周年之际,佛罗伦萨、威尼斯与南京的故事,正是大河文明最生动的注脚——当我们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开放,在共性中尊重个性,大河便不仅是文明的摇篮,更成为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恒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