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密码:1314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11-24 15:16:00
“赛艇好美,好有意思!”
13.14公里的赛道
与秦淮河的历史文脉相结合
这是一场融合竞技激情
与城市文化的赛艇盛宴
最优雅的艺术运动
捕捉秦淮河的速度与水花
11月22日,2025年JOMA杯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在外秦淮河举行,来自南京、杭州等地的众多队伍同台竞技。
最终
南京拿下第一
南京蔚来车友赛艇队
获得男子组冠军
南京燃力赛艇俱乐部2队
获得女子组冠军
激烈的“艇超”,优雅的对抗。这里说的优雅,在赛艇这项运动里有另一层意思,一种控制力表面平静底下全是力量的动作。
赛事很激烈,呐喊声此起彼伏,但这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吗?仅仅是南京探索“赛事经济”与“城市品牌”深度融合的全新尝试吗?是,但不止于此。
独特之处在于,它将13.14公里的赛道(寓意“一生一世”)与秦淮河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从下关大桥出发,途经石头城遗址、清凉门、国防园等文化地标,更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石城霁雪”。
在竞技中穿越千年历史,也让南京人透过赛事重新发现城市的水岸之美。
“赛事即城市漫游”的创新设计,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是对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创新。
其实,赛艇在南京、在鼓楼、在环南艺艺术文化街区、在南艺后街都已经玩出了花。
像“苏超”一样
对南京的一次热烈“告白”
众所周知,“苏超”在2025年大放光彩,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到“江苏13市,友谊1314”,体育以全新的方式激活了江苏。
而每场赛事,都是对城市的一次表白。赛艇也是一样,从几个人执着参与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即便不参与运动的人,“围观”也很快乐。
赛事结束后,许多队员换下赛服,走进市集,享受起松弛的下午。
哲学家加缪曾断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在这次赛艇比赛中生动诠释。
没有人可以永远赢,但也输得起。赛后,有杭州的观众说:“明年秦淮河再相见”,这让竞技体育的残酷在城市温暖中被优雅化解。
赛事当天,南京“全民参与”。有赛艇比赛,有专业俱乐部组和业余公司组,有商业,有轻松的休闲氛围,有大众的快乐围观,整座城市成了一个“流动的城市会客厅”。
从小赛到大爱
南京进入“全员玩水”时代
过去赛艇是小众运动,如今却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增加水上运动设施供给,而赛艇作为“引领”项目之一。
亲水经济也不断崛起,大量的年轻人爱上赛艇,因一场赛事,而奔赴一座城。
从专业竞技到大众休闲,中国赛艇运动正在逐渐完成从“贵族游戏”到“全民参与、全民玩水”的蜕变。
同样,成功的城市赛艇赛事从不局限于水上竞技,南京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生活方式”,在环南艺艺术文化街区进行了深度融合,成为激活城市空间、凝聚市民认同的重要载体。
有两点
值得一说
01
赛艇比赛非常创新,全民皆可参与
比如:在赛艇协会的组织下,本次赛事设置企业组与俱乐部组,分别参与不同赛程。
这种“专业竞技+趣味体验”的分层设计,既能通过俱乐部组的高水准赛事吸引南京的专业观众,又能以企业组、陆上赛艇等低门槛项目降低参与成本。
正如澳大利亚“Henley-on-Todd”赛艇节以“旱地赛艇”打破水域限制,让内陆城市的爱丽丝泉也能拥有全球独有的赛艇文化。
这就让南京的赛艇从“精英运动”变为“全民可及的生活方式”。
02
赛艇协会的“链接”价值,更加凸显
许多人是从秦淮河认识南京的,秦淮河不仅是地理符号,更是南京的文化基因。
放眼世界,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因“百年恩怨”的故事性而超越体育,南京也可深挖“赛艇运动”的共通性。
正如宁杭PK一样,既是竞技也是友谊,一位杭州万科的赛艇队员在赛后直言:明来再战!
同时,南京市赛艇运动协会在城市级的比赛中,也起到了特殊的“链接作用”。比如这种“协会引导+市场动作”的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与市民的参与感,更替本地商业招商搭建了桥梁。
很多类似Joma这样的来自西班牙的综合专业运动装备品牌,通过一场比赛,更加全面了解南京的城市肌理。
最关键的是专业的比赛,也为市民带来全新的观赛体验,更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秦淮河生活方式”。
住南艺后街边上的运动达人阿风,笑着说,“以前玩赛艇运动一下还要找场子,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场地、补给站,甚至赛后喝杯咖啡的场景都齐活了。”
肉眼可见的是
鼓楼通过
河道整治、景观提升、商业配套升级
让“赛艇赛事”
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绝佳机会
南京“艇超”:
从“激烈对抗”到“国际名片”
赛艇,一直是城市国际名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牛津与剑桥的百年“ Boat Race”不仅是世界最古老的校际对抗赛,更成为伦敦春季最具标志性的文化事件。
赛事当天沿线数十万观众驻足,全球超千万人通过直播见证,河道两岸的餐饮、零售、旅游业态单日营收增长可达30%以上。
美国波士顿的“Head of the Charles”赛艇节则以“全民参与”为核心,每年吸引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选手参赛,赛事周期间为城市带来超高的经济收益,更让查尔斯河沿岸成为波士顿的“城市会客厅”。
“Head of the Charles”历经数十年发展,已从单一赛事成长为涵盖培训、装备、旅游的产业生态。
再联系到威尼斯赛船节,延续千年,已成为城市身份的象征。
而南京秦淮河赛艇赛事的终极目标
就是打造
具有“可持续性”与“辨识度极高”的
南京城市国际盛会IP
比如今年9月份的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来自全球高校超300名学霸上演“全球学霸南京争霸”。
当赛艇划过秦淮河,激活的不仅是水面。我们越来越发现,南京人为赛艇而上瘾,赛艇运动也越来越成为城市活力的“催化剂”。
南京秦淮河赛艇马拉松精英赛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了华东地区高端赛艇赛事的空白,更在于探索一条“以赛事激活南京城市空间、以文化凝聚市民认同”的新路径。
秦淮河上的赛艇桨声
如南京奥体中心“苏超”的欢呼声一般
成为南京人心中
不可替代的城市记忆
毕竟,南京这座城市的伟大,不仅在于历史的厚度,更在于它能否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持续创造让市民骄傲。
陆上看“苏超”,水上看”艇超”,秦淮河上的这场赛艇大赛,或许正是城市水上活力的新开端……
内容来源 | 南京新视界
图片来源 | 南京文旅集团、方飞、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