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街头惊现 “超大号充电宝”!“换电黑科技” 一分钟治愈续航焦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4 15:56:00
按键 3 秒取满电电池,一分钟完成整个换电流程 !近日,昆山街头出现了一批专为电动自行车服务的 “大号充电宝”。作为广受欢迎的便捷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这些换电柜的亮相,正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7 月 4 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其中便充分吸纳了昆山 “全城换电” 模式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种被国家级指南 “点赞” 的模式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记者近日展开了深度探访。
现场直击:3 秒换电,1分钟“满电复活”
在昆山市周市镇城市运动公园换电服务驿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了一个高效的能源补给场景:外来务工人员王伟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他熟练地从电动自行车上取下电量耗尽的电池。只见他按下智能换电柜的换电键,将旧电池放入一个空舱内。仅仅等待了 3 秒钟,一个满电量的新电池便迅速弹出。王伟迅速将新电池安装入车内,原本 “萎靡不振” 的车子瞬间 “满电复活”。整个过程1分钟可以完成。
据了解,在王伟目前租住的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比较紧张。他说:“我六点下班,赶到小区时已经很难找到充电桩了。”两个月前,他了解到有“换电”这回事,立马就支付了359元的年费购买服务,之后再也没有因为充电的事儿发愁,“换电可太方便了,几秒钟就能搞定;昆山的换电站很多,去远点的地方也不怕,我的套餐是包年的,可以无限次换。”
记者在现场看到,换电体验舱内的智能换电柜体积不大,占地约0.5㎡,高度约180㎝,每个柜有 12 个电池仓,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清晰地提示着舱内电池的状态。据推广人员介绍,首次使用的用户,只需在 “鹿路通” APP 上绑定账号并完成身份认证,点击 “智慧换电”,就能轻松查询换电柜点位信息以及可用电池数量。“完成认证后每次‘换电’都不需要再操作手机、不需要扫码,只需要按键即可,对老人也很友好。”
95%的车型都适配!需要安装接插件
在野马渡广场换电服务驿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趁着居民“换电”尝试拿起了一块电池,发现该电池体积比日常见到的电池略小一圈,重量适中。据昆山市交发集团司属数科集团总经理邱晓菁介绍,昆山投放的是 48V 新国标磷酸铁锂标准化电池,满电续航一次约 60公里,“一块电池没电了,可以就近快速换电池,无限续航,居民的生活半径不受电池限制。”
“换电”固然方便,什么车型都能换吗?邱晓菁表示:“95%的车型都适配!符合国标的车辆,基本上都适配!”购买换电服务后,工作人员会在居民原有的电动自行车上安装一个接插件,用于连接换电电池。“居民原有的电池没用了,我们可以进行回收。”
“有一些居民家里的电动自行车款式比较老旧,不符合新国标。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居民淘汰旧车,购买新车。如果居民想使用‘换电’,那我们会建议他们购买不带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或者直接购买我们定制版的电动自行车。”
“以换代充” 新模式,从源头解决火灾隐患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昆山的“智慧换电”项目是昆山市交发集团负责重资产投资、国电投合资成立运营公司负责换电项目的运营。交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卫东介绍,目前已经在昆山投放了800多个换电柜,覆盖了所有乡镇板块,“年底前完成1000个换电柜建设。昆山计划三年完成5000个换电柜建设,服务约60万用户。
昆山为什么急于进行全域电动自行车换电网络建设?
据统计,昆山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 230万辆,且每年新增约 15 万辆。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让充电难题日益凸显。盛卫东以该项目的试点乡镇——周市镇为例,金塘园小区拥有 2700 辆左右的电动自行车,却仅有 71 个充电桩点位,共 710 个充电插头;秀水雅苑小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200 辆左右的电动车,仅 420 个充电插头。
昆山市周市镇天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石敏龙表示:“有了换电柜后,小区内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的现象明显改善,充电矛盾明显下降了。”
除了充电矛盾,电动自行车还有安全隐患。传统的充电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入户充电,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盛卫东说:“用‘换电’取代充电,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换电柜安全吗?
不少居民表示,在家充电有危险,电池密集存放在闹市区、街头,就没火灾风险了吗?
对此,昆山市消防救援局监督员石立伟回应,换电柜均建设在室外,分散独立,每个换电柜都有防火阻燃设计,并配备自动喷水淹没式浸泡系统,能有效应对突发火情,“一旦发生热失控,半分钟内可以扑灭不复燃。”
不仅如此,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对智慧储能换电柜实施全天候监控,电池每入一次仓就会健康体检一次,实现换电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邱晓菁说:“对于高频使用电池实行三年回收,对于低频使用电池实行五年回收。智慧管理平台检测到有问题的电池立即退出流通,确保电池使用安全。”
此外,运营方还制定了 24 小时巡检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换电柜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换电”
在野马渡广场换电服务驿站,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不仅有线下的地推人员在进行介绍,线上直播间也有人工作人员在回应居民的疑惑。据了解,该驿站每天前来咨询的居民比较多的,现场直接进行换电升级的居民约有十个,周末会更多。
现场毫不犹豫选择换电服务的,基本都是像王伟这样的上班族,日常出行距离较远,且充电不便,换电模式既能满足他们的续航需求,又能节省充电时间,年费的价格也较为实惠,性价比颇高。此外,还有一些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追求便捷出行体验的市民,换电模式所带来的高效与智能,也能很好地契合他们的需求。
换电模式虽有其优势,但并非所有人都要去“以换代充”。“居住在充电设施完善小区的居民,充电并不存在困难,没有必要更换换电模式。”现场工作人员说,对于一些出行距离较短,每天骑行里程不超过 10 公里的居民来说,传统的充电方式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且成本相对较低。比如,退休老人李奶奶,她每天只是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附近买菜,家里充电方便又便宜,对她而言,换电模式的优势并不明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