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亏千万的“60后”大叔,靠代炒重启“火爆”人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2 17:48:00
1997年,苏州梦苑酒家的霓虹灯下,37岁的郭爱迪“数钱数到手抽筋”——日进三四万的流水,让他成为餐饮江湖的“黄金掌柜”;然而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转行投资,让他赔光千万家产,痛失至亲挚友,人生如坠万丈深渊;2025年,苏州双塔市集3平米的灶台前,65岁的他抡着铁锅颠炒,汗珠顺着花白鬓角滚落。从千万身家到负债累累,再到如今重启人生做代炒,这个手指节结满老茧的“60后”大叔,用二十余载光阴在锅铲与火焰间刻下答案:“只要心态好,任何时候都能重启人生。”
从餐饮辉煌到工程惨败,身无分文靠儿子零花钱买返程车票
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60年的郭爱迪,早在 1997年,便在苏州经营起梦苑酒家、天园饭店等多家餐馆。鼎盛时期,餐馆日进三四万,生意红红火火。然而,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这些店面相继被拆除,他的餐饮事业遭遇了第一次重大转折。但郭爱迪并未气馁,他很快在苏州香雪海附近盘下一家倒闭的超市,并创立“天明火锅”。而这家店自开业起,便有着与众不同的“独门绝技”。彼时四十岁出头的郭爱迪,在一次镇江之行中结缘骨头汤,随后专程向一位香料老师傅求教。经过反复钻研,他最终调配出含有 26 味中草药的独创料包。
“天明火锅”开业首日,便凭借这锅浓香醇厚的骨汤声名大噪。熬汤时散发出的香气顺着排风扇飘散到街上,引得过往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起初,店里仅有 15 张餐桌,可很快就不够用了,前来就餐的顾客在路边排起了长队。郭爱迪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顺势逐步扩大店面规模,餐桌数量从最初的 30 桌、80 桌,一直增加到了 100 桌。在 1200 平方米的店堂里,68 名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脚不沾地。店外路边停放的自行车排成了三排,甚至有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食客也慕名而来。各大啤酒商纷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就连对面烟酒店五毛钱一个的小面包,也因火锅店的火爆生意,一天能卖掉五箱。那时的郭爱迪“钱多到数不过来”,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时期。
二十多年前,郭爱迪凭借餐饮事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此时,听闻西部大开发蕴含着无限机遇,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自己熟悉的餐饮行业,带着年仅十多岁的儿子,和两位朋友一同奔赴甘肃,转行投身土木工程领域。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后,工程款的结账却遥遥无期。若想拿到钱,就必须继续追加投入。事业的重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郭爱迪喘不过气来。而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同行的一位朋友因不堪承受巨大的压力离世,郭爱迪的妻子也因患病不久便撒手人寰,“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认赔,赶紧回家!”那时,郭爱迪心中只剩下了这一个念头。他毅然变卖了三套房产来填补亏空。此时的他,身无分文,就连返程的火车票,都是靠儿子仅有的二百元零花钱购买的。
重拾灶台新事业,在双塔市集开启“代炒”新生
7月25日,记者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苏州双塔市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郭爱迪。他两鬓已染上斑白,但此刻正站在热气腾腾的灶台前,全神贯注地颠着大勺,为市民们进行“代炒”服务。那熟练的动作、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唯有这方小小的灶台才是他的天地。
“我还没到‘老气横秋’的时候呢,还带着股年轻人的冲劲儿!”郭爱迪一边熟练地翻炒着锅中的菜肴,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道。他的声音洪亮而爽朗,透着一种豁达与乐观。他告诉记者,曾经的他投资失败,人生陷入了低谷,无奈之下回到苏州。就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朋友说双塔市集新开了家饭店,正缺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便力荐他来掌勺。就这样,郭爱迪重新回到了那方熟悉的灶台前。
如今,65岁的郭爱迪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在饭店掌勺,他还主动提出了“代炒服务”这一创新举措。“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市民工作忙,没时间自己做饭。他们把在市场里精心挑选的菜交给我,我来帮他们炒。我保证干净卫生,而且价格比去饭店吃实惠多了。”郭爱迪认真地说道。
在他的代炒菜单上,丰富多样,每一道都是经典。在家中难做的松鼠桂鱼,在他的巧手下,色泽金黄,造型犹如松鼠般灵动,每天都能卖出六七份。油爆虾,虾壳酥脆,虾肉鲜嫩,入口留香;酱煨蛋烧肉,浓郁的酱香与鲜嫩的肉香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笋干烧肉和百叶结烧肉,笋干吸满了肉的香味,百叶结也变得软糯入味,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还有应季的毛豆烧面拖蟹,螃蟹鲜嫩,毛豆清香,这道时令佳肴也颇受市民们的欢迎。
代炒授艺两不误,灶台边“耍宝”的他圈粉无数
面对前来找他代炒的顾客,郭爱迪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厨师。他不仅接过食材,熟练地掌勺烹饪,更会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样,细细讲解备菜要点、调料搭配以及火候把控的技巧。“备菜的时候,菜要切得均匀,这样炒出来的菜口感才好。调料呢,要根据菜的种类和自己的口味适量添加,不能多也不能少。火候更是关键,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火候,就像炒青菜,要大火快炒,才能保持青菜的鲜嫩和色泽。”他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示范,“连做菜的程序都手把手教你们,保证你们回家也能做出美味佳肴。”
郭爱迪的用心和真诚,让他慢慢攒下了一批忠实的固定客群。他的“代炒摊位”前,总是不缺顾客,有老顾客带着新朋友来体验,也有新顾客被他的口碑吸引而来。郭爱迪一边熟练地颠着勺,一边对着围观的市民们解说:“火候要猛,油温八成热,你们看这鱼尾巴翘起来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经验。围观的市民们纷纷举着手机录像,想要记录下这精彩的烹饪过程。郭爱迪笑着调侃道:“拍清楚点,回家照着做,保准家里人夸你是大厨!”他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这份“代炒带教”的额外服务,让郭爱迪也收获了一批“死忠粉”。62岁的王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忠实粉丝。她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我每周都来郭师傅这儿三次。郭师傅不光教我做菜,还教我怎么哄家里人开心呢!上次我跟他学了糖醋排骨的做法,回家做给老头子吃,我家老头子连吃三碗饭,还直夸我手艺变好了呢!”
如今,郭爱迪的“代炒费”最低只要10元,“图个乐呵。在家待着浑身不自在,在灶台边忙活,虽然累,但是累得开心。看到大家吃着我炒的菜,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道。当记者问及他是否还想再开店创业时,郭爱迪笑着摆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安稳生活的满足:“在这儿打工,我觉得挺安稳的。不用操心房租、人工这些琐碎开销,只需专注于把每一道菜做好。在锅碗瓢盆的碰撞里,我能找回熟悉的灶台节奏,这种感觉,也挺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实习生 姚瑶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