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幼蚕➡️饱满“五龄虫”!“姑苏水磨调”小昆迷们渐入佳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6 17:57:00
8 月 6 日,由扬子晚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主办,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姑苏水磨调”少儿昆曲7日剧目进阶营里,小昆迷们正经历着如蚕宝宝破茧前的奇妙蜕变:自开营至今的三日间,这些孩子们如同从稚嫩幼虫成长为饱满五龄虫的蚕宝宝。起初还需盯着曲谱逐字哼唱,如今已能甩开纸张,让“水磨调” 的婉转唱腔从舌尖自然流淌;练身段时,从手臂僵硬到方寸手帕灵活翻转,从脚步踉跄到台步轻移似踏雪,每个眼神的顾盼、每个手势的起落都透着渐入佳境的韵味。
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一级演员沈国芳老师逐字逐句地打磨、亲手纠正指法的悉心引领下,孩子们课间反复揣摩动作,睡前还在轻声默记唱词,进步之快令人惊叹。眼下,完成 “五龄” 进阶的小演员们正蓄力冲刺,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盼着 8 月 9 日的汇报演出能展现这场“化茧”之旅的璀璨成果。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日早起宝贵的一个小时,沈国芳老师都会带领学员们练早工,吊嗓子,压腿,磨台步,这些身为一名昆曲演员的基本工沈国芳老师都牢牢紧抓,“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打牢地基,以后才能站上更大舞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也坚信严师才能出高徒这一点,每节课的还课检查环节便是最好的体现。孩子们排着队依次上前展示当日所学,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手势不到位,一句唱词的情感没传递出来,她都会让孩子重新来过,直到达到标准。对于第一次接触手帕的学员们,大家稍显生涩,手帕在手中要么不听使唤地滑落,要么转得歪歪扭扭,沈国芳老师和助教老师便走到每个孩子身边,手把手地纠正,握着他们的手感受转帕的力度和角度,耐心讲解手腕如何发力才能让手帕如蝶翅般灵动翻飞。正是这样严苛又耐心的教导,让孩子们在短短几日里飞速成长。
剧目的学习更让小昆迷们真正沉浸其中,切身感受戏中人物的细腻情感。在《水浒记·借茶》【一封书】选段中,阎婆惜初遇宋江下属张文远,二人通过借茶、讨茶的巧妙互动,将初见时的羞涩试探与渐生情愫演绎得淋漓尽致。学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系列无实物表演:从轻盈的“开门”、优雅的“跨门”,到细致的“摘花”、陶醉的“闻花”,每个动作都要求学员们既要准确把握角色心理,又要通过程式化的表演传递真实感。沈国芳老师在指导时特别强调,昆曲表演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和谐统一,每一个眼神、手势、身段和步法都必须环环相扣,既要规范精准,又要流畅自然,最终呈现出昆曲独有的艺术韵味。
沉浸式的投入与反复练习中,小演员们逐渐领悟到,昆曲表演不仅是动作的模仿,更是情感的传递。沈国芳老师常常提醒学员:“每一个程式化的动作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要用心去体会角色当下的心境。”来自苏州外国语小学的朱玥雯表示:“一开始觉得那些动作很难,但当真正理解角色后,表演就变得自然多了,仿佛自己就是那借茶之人,”这已经是朱玥雯第二次参加“姑苏水磨调”少儿昆曲品牌的集训营,从基础营到进阶营,她坦言小伙伴们对于昆曲的热爱与刻苦钻研都十分感染自己,接下来的几天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小伙伴们一起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眼下,完成 “五龄” 进阶的小演员们正蓄力冲刺,如同那些即将破茧的蚕宝宝,在昆曲艺术的滋养下积蓄着绽放的力量。8 月 9 日的汇报演出,终将成为她们 “化茧” 之旅中最耀眼的时刻,让这份在夏令营里悄然发生的蜕变,以最动人的姿态呈现在众人眼前,也让 “姑苏水磨调” 的婉转韵律,在这些稚嫩却坚定的身影中,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实习生 张佳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