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作文之星”风采|刘柄驿:捕捉平凡场景中的细节,唤醒生活感知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6 21:48:00

“水珠从菜叶上滑下来像坐滑梯!”这充满童趣的描述,出自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2025年第30周“作文之星”———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二(7)班刘柄驿的《洗菜》。文中,他以特有的视角记录下帮妈妈洗菜的日常,用灵动的笔触捕捉家务劳动中的趣味细节,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尽显小作者对平凡场景的敏锐洞察与鲜活表达的天赋。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刘柄驿及其指导老师钱幼芳进行了采访。

谈及创作过程,刘柄驿坦言,文中小红洗菜的场景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我帮妈妈洗芹菜时,发现菜根里藏着好多泥土,像小蚂蚁的家。”在他眼中,帮妈妈做家务最有趣的是洗菜时就相当于玩水,让寻常的劳动充满童趣与欢乐。

采访中,刘柄驿分享了自己写作的“小窍门”:“会先把场景拆开写,比如洗菜用‘掰-冲-搓-甩’,去景点就写‘去之前、到了以后、游玩中、回家后’的感受。”这种简单直白的方法,精准抓住了观察与记录的核心,让文字有了清晰的脉络和饱满的细节。

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捕捉,离不开家庭的悉心培育。刘柄驿的家长告诉记者,他每周主动负责饭后收碗,还会把筷子按长短排列。这种细致不仅体现在家务中,拼乐高也会按说明书分步进行。

在写作引导上,家长注重从感官体验切入。“比如吃苹果时,引导他描述咬下的脆响、酸甜比例,还有果皮的光滑度;洗菜时听水声,洗米时感受米粒流过指缝的触感。”同时,每天5分钟的“今日事件复盘”,帮助孩子梳理逻辑,学会表达真实感受。家长认为,生活体验是孩子写作的“源头活水”,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二年级孩子的写作,贵在从真实生活中汲取素材。”指导老师钱幼芳在采访中分享了她的教学理念。她介绍,最初引导学生从“每天做过的事”中挑选主题,刘柄驿提到帮妈妈洗菜时很开心,便鼓励他以此为素材。“选择‘家务劳动’这类主题,是因为它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学会表达真实情感。”

在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方面,钱老师善用“五感观察法”:“让学生摸树叶的纹路、闻饭菜的香味,再试着用比喻句描述;通过‘词语接龙’‘联想小游戏’激发灵感,比如看到‘太阳’,就引导他们会根据事物外形联想到太阳就像‘火球’或’蛋黄’等等。

钱幼芳认为,低年级记叙文的核心是“说真话、写小事”。班级里会组织“生活日记分享会”,让孩子们每天用一两句话说说“今天最想写的一件事”——“秋天捡到一片枫叶”“帮老师搬作业本”,再慢慢扩展成短文。“生活处处是素材,平凡小事里藏着大乐趣!对生活的这种热爱与观察,为孩子的写作素材赋予了珍贵财富。”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徐泽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