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苏沭共筑童医新篇|王雪:奏响医疗帮扶“协作曲”,让乡村医疗更有“底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9 09:50:00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南北医疗协作纳入全省重点帮扶工程之一。王雪作为省级三甲儿童医院的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始终以“全民健康”为己任,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去年,他被选派加入第24届省委驻沭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任沭阳县卫健委党委委员,颜集镇虞溪村第一书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份信念指引着他将医者初心与党员使命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的伟大实践。

以行践知,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

在驻村期间,王雪始终牢记组织嘱托,立足专业所长,聚焦乡村医疗短板,通过筛查、义诊、技术带教、健康宣教等多种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乡村,在基层一线精准医疗帮扶实践中取得了扎实成效。

去年11月,借助江苏省巡回医疗的契机,王雪主动与医务处进行对接,联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童心守护”团队、乡村振兴工作队及沭阳县卫健局、教育局等多方,统筹全县133所幼儿园,为近3.1万名儿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筛查,最终构建起“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闭环服务模式,目前已为沭阳县1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免费手术救治,让早筛早治的防线扎根乡村。

苏大附儿院幼儿园先心病筛查现场

今年年初,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李洪与共创共建宿迁市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执行主任祝振华主任的指导协调下,王雪拟定了工作方案,经过1个月的方案打磨,于5月10日启动乡村巡回诊疗:利用6个周末,带领医疗团队深入11个乡镇、26个经济薄弱村,为1431名农村儿童送去“家门口”的省级医疗服务。期间创建“工作队-村委会-医院”协作机制,更让农村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变得畅通高效。

在槽坊村开展的义诊活动现场留存的感谢信照片

7月以来,王雪累计协调9批次专家团队(涵盖心脏中心、呼吸科、神经科、耳鼻喉科、感染科等多专科)赴沭阳开展“名医下乡”活动,服务患儿超3500人次;为保障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同步推动设立转诊绿色通道,让紧急救治不脱节。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这一系列实践正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委“让医疗资源沉下去”要求的生动践行。在事上磨、在实上干,方能让医疗惠民的初心落地生根。

苏大附儿院在韩山镇人民医院义诊现场


苏大附儿院在沭阳县妇幼保健院义诊现场

以行致远,一步一印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沭阳县颜集镇虞溪村调研时,王雪发现该村卫生室为全县仅有的两个未达标机构之一,当即启动改造计划。他牵头采用“协会资助一点、卫健局争取一点、工作队帮扶一点”的模式,落实40万元改造资金,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合格医疗服务。

针对颜集镇“民富村弱镇穷”的困境,王雪借“五方挂钩”机制发力。在省委工作队统筹下,联合苏州大学、省交通厅等单位驻村第一书记,推动颜潘路项目落地,落实578.82万元修筑“致富路”,打通乡村发展脉络。

颜潘路施工现场图

为激活镇域经济,王雪配合颜集镇2025年“一号工程”,参与镇农贸市场项目论证申报,协调399万元建成2966平方米商贸中心,预计为村集体带来10%的稳定收益,既规范了市场秩序,又充实了地方财政。

产业振兴是民生之本。王雪联合南京海关、南京大学等单位驻村书记,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团队推进总投资1200 万元的药用菊花示范种植项目,创立品牌“虞美人・花田菊”。在潼阳镇,他与江苏国信集团驻村书记合作,引入省农科院培育的“苏蜜 518”西瓜新品种,推行有机肥种植、“一藤一瓜”模式,创立品牌“虞美人・花田瓜”,总投资达 239 万元的种植示范项目已初见成效。

药用菊花育苗基地

苏蜜 518”西瓜项目成熟时节的现场照片

一路走来,王雪始终坚信:儿童健康守护者的初心,从来都与乡村振兴的使命紧密相连。通过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产业振兴相结合,他探索出以医疗为支点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形成“治病救人”与“强基兴业”双向奔赴模式。“我们治的是病,暖的是心,兴的是业,圆的是梦。”王雪表示,他将用每一次诊疗、每一回帮扶,让乡村的健康底色更亮,让振兴的脚步更稳,在平凡坚守中书写新时代的医者答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