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蟹”逅丰收节!争霸赛激战正酣,“新农人”领跑苏州兴农赛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3 19:58:00

活动现场,摆有47个“时味苏州”农产品展销摊位

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镇芦荡村拉开帷幕。

稻浪千重庆丰年,鱼米之乡展新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苏州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科技强农,强化品牌支撑,聚力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智造之城”与“鱼米之乡”相得益彰。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全力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台风防御等工作,苏州市粮食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优秀答卷的背后,是一批批技术精湛、效益显著、示范效应强的种粮能手的“崛起”。如今的“新农人”,相较于“面朝黄土”的父辈,不仅会俯身搞种养,用耐心和细心确保农产品的品质;还常抬头看世界,把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注入传统农业,不仅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还为传统农业披上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新装”。

“蟹”逅沙家浜螃蟹达人挑战赛紧张角逐中

链通聚能,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

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蟹黄如金,蟹膏似玉,鲜嫩甘甜,阳澄湖大闸蟹声名远播。作为“阳澄湖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和交易区,近年来,常熟沙家浜做足“蟹文章”。漫步于沙家浜镇的广袤水域,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处处蟹塘整齐排列。截至目前,镇域登记养殖面积达2.72万亩,年产量约2984吨。

“阳澄湖大闸蟹”不仅是美食符号,更是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一只只体大膘肥、肉质饱满的阳澄湖大闸蟹从沙家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餐桌上备受追捧的珍馐美馔,也让镇域2500多位水产养殖户、300多位水产品经纪人持续增效增收。

从“优苗种、精养殖”到“深加工、兴文旅”,沙家浜镇逐步串“珠”成“链”。今年5月,江苏省(常熟)大闸蟹科技小院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成为本批中苏州唯一一家获评单位。作为农业院校创新模式的典范,科技小院不仅聚焦大闸蟹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还全力培养高级人才,加强与高校、政府、企业的合作,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今年,沙家浜“蟹经济”再升级。常熟市大闸蟹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和纽带作用,有效聚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资源要素,创新打造“链通聚能 蟹逅四季”党建品牌,建立健全组织赋能、技术赋能、品牌赋能、市场赋能、文旅赋能、金融赋能等“六大”赋能机制,以更优服务、更强保障,协力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全方位支持常熟市大闸蟹产业提档升级。

活动中,“链通聚能 蟹逅四季”赋能行动正式发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蟹王争霸,以赛促产共绘丰收景

“加油!加油!”随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响起,一场激烈的“蟹界争霸”赛正在举行。“蟹”逅沙家浜螃蟹达人挑战赛是沙家浜镇芦荡村精心打造的一项特色农技竞技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成为“一只蟹撬动多产业”的乡村振兴典型实践。

今年,赛事规模进一步扩大,拓展至环阳澄湖周边板块。常熟大洋水产队、昆山渔歌队、常熟缀美芦荡队、苏州工业园区丰收队、常熟芦花村队等参赛队伍齐聚一堂。各队围绕“团队捆蟹”和“一抓准”称重两个项目展开角逐,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团队捆蟹”赛是一场速度与技巧的较量,选手们聚精会神,双手在蟹钳和绳子间穿梭自如;“一抓准”比赛考验选手们的眼力和经验,一旦选定目标,便果断出手稳抓螃蟹,凭手感自报螃蟹重量。

最终,常熟缀美芦荡队获一等奖,常熟大洋水产队、苏州工业园区丰收队获二等奖,常熟芦花村队、昆山渔歌队获三等奖。

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交流与学习的盛会。选手们在比赛中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螃蟹养殖和处理的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区域联动,各地的养殖户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为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镇芦荡村开启

新农力量,植根乡土点亮振兴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活动现场,47个“时味苏州”农产品展销摊位上,时令风物琳琅满目,鸭血糯、爊鸡、鸡头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品尝购买。

丰收节不仅是农产品的盛宴,更是“人”的舞台。

活动中,两位“新农人”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恒洋文化产业园主理人陆励抓住直播电商风口,拉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并为家乡妇女提供电商培训,助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虞美润家庭农场负责人宗建东扎根田间二十余载,从一名农机手逐步成长为苏州种粮能手,同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广阔田地,大有可为。这些扎根乡土、逐梦田园的“新农人”用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农业事业,也带来了连串硕果。

去年,苏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其中,粮食总产19.14亿斤,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蔬菜产量205.6万吨、地产生猪出栏29.2万头、园林水果产量10.2万吨、水产养殖产量14.46万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截至目前,苏州市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24.79万亩,占比74.5%,建成粮食生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12个,累计拥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2个、其中国家级4个,数量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常熟市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田比例达84.4%,自主培育水稻新品种48个,现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3个。并且拥有苏州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小院、首家江苏省林草种质资源库,还在创建全省唯一的水稻标杆示范基地,有力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丰收节接近尾声,但岁稔年丰的喜悦仍在漫延,苏州乡村的故事从未停歇。活动期间,由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引力播承办的“最忆是苏乡”苏州人晒乡村短视频大赛启动,将庆典从田间地头延伸至数字云端,邀请全民用镜头记录眼中的苏式乡村。

除主场活动外,四大系列活动同步推出,将“丰收节”转变为“丰收季”,激活城乡消费潜力,展现传统农耕文化。“常熟蓝龙”季丰收专场开展“蓝龙”美食、智慧农业等展示品鉴活动;“苏州供销大集——庆丰收 促消费”农产品推介活动展示展销苏州大市范围内当季优质农副产品,本地时令的蔬菜、瓜果、地方特产、老字号、粮油副食等农产品,以及来自新疆、阜阳、信阳、宿迁、盐城、淮安等对口合作地区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笔绘丰年·画美乡野”青年美术家乡村采风活动邀请常熟市青年美术家协会青年画家前往五大乡村振兴片区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乡村风貌和丰收喜悦的艺术作品,并在丰收节主场活动举办专题展览,展现艺术助农成果;“大地流彩 福地常熟”我要上“村晚”展演活动遴选优秀节目将在“常熟村晚”集中展演,充分展现乡村文艺的繁荣,实现了百姓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彰显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力与创造力。此外,活动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坚定践行“村晚+”理念,配套开展文旅推介、文创市集等系列活动,成功推动“村晚”向文旅活动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转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旭

视频 赵旭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