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伙夜市摆摊,百余张老票唤醒老苏州记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0 20:36:00
“售价最高十元一张,可卖可换。”10月19日晚,姑苏区桃花坞大街,一个不起眼的小摊格外引人驻足——摊主是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年轻男子,面前铺开的不是寻常小物,而是一张张泛黄的纸片:寒山寺的门票、拙政园的入园券、苏州民间灯会票、早已停业的游乐园入场券,还有印着姑苏老景的明信片。这些被许多人视为“过期废纸”的票证,在他手中,却成了一座流动的“姑苏记忆博物馆”。
周先生的旧门票摊前人气火爆
摊主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本是东北人,2016年来到苏州工作。真正爱上苏州,是从“看书”开始的。“我那会儿喜欢淘旧书,尤其是讲苏州风土人情的本地出版物。”他说,一次在古旧书店翻书时,竟夹着几张老旧的拙政园和虎丘门票。
“那一刻特别奇妙,好像有人提前替我游过这些地方,还把‘证据’留在了书里。”周先生说,从那以后,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旧书里的夹页,也逐渐走进那些门票上的景点,“以前只知道苏州美,真走进去,才发现每扇门后都有故事。”
2023年,他正式开启“旧门票收集计划”。这两年时间,从旧书市场、杂货摊,甚至从废纸堆中一点点“淘”来这些票券。如今已积攒了百余张,涵盖苏州各大园林、节庆灯会、民俗活动,甚至包括苏州市儿童少年游乐场的门票、北寺塔的登塔券等“时代的眼泪”。
周先生对自己的“藏品”如数家珍
“摆摊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分享关于苏州的记忆,有些门票我不熟悉,希望能有人跟我讲讲它们的故事。”周先生说,这已是他的第三次出摊,但手里的“宝贝”已售出一大半,“卖一张票,换一份故事,值当!”
他坦言,这些票券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没用的废纸”,但对他而言,每一张都是一段城市变迁的切片。“有些地方已经不开放了,有些名字都改了,这些票就是它们存在过的证明。”
一位苏州市民购入八盒明信片和数张旧门票
一位家住北寺塔附近的市民专程赶来,买下两张旧门票,“我小时候常去那边玩,现在路都变了,看到这张票,一下子就想起了老味道。”苏州土生土长的卫女士更是一口气花了百余元,买下八盒明信片以及数张园林门票,“我爷爷特别喜欢收藏这些老物件,买回去送他,他肯定高兴。”她翻看着一册门票集,感慨道:“现在进景区都是扫码,冷冰冰的。还是这种纸质的更有手温,有故事。”
周先生的收藏集里还有一张1992年的苏州民间灯会票,他告诉记者,这张票“限定”出售对象——只有1992年出生或者去过这个灯会的才能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旭
视频:赵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