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里有童声!常熟琴川的“亲子时光”,把周末变成了“儿童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6 10:05:00
桂花香、童声响,常熟的秋天被一场“亲子市集”点亮。10月25日,常熟琴湖溪里花园城成了孩子们的“小市集,大课堂”。摊位上吆喝声此起彼伏,桂花香混着笑声在空气中流淌。这里正在举行的是琴川街道“物归‘缘’主·亲子嗨GO”市集——一次把教育、公益与社区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尝试。孩子当摊主、家长当助手,闲置物品变成了义卖善款,也让“亲子经济”这四个字,在琴川有了最生活化的注脚。
![]()
![]()
常熟琴湖小学一年级学生们在摊位前推销着自己的小玩偶,声音清脆:“两块钱一个,三块钱两个,买的越多,送的越多!”他们带来的画册、玩具、拼图摆满了整条摊位。琴湖小学老师张文杰介绍,这些义卖所得将捐入街道社区治理基金,用于帮助特殊儿童。“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去帮别人,这种教育比任何课堂都生动。”
![]()
![]()
琴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敏钰在现场看着孩子们叫卖,笑着说:“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起点,他们先参与,家长自然就动起来。”今年,琴川街道以“亲子经济、甜蜜经济、水岸经济、美丽经济”这些小切口去带动街区的活力。她坦言,选择琴湖溪里并非偶然——这里是苏州儿童友好街区,附近的琴湖小学又是儿童友好学校,“双友好”的环境,让这里成为最适合展开亲子活动的地方。
![]()
对面的“琴优铺子”区域,桂花香气弥漫。兴隆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凤竹展示着一排桂花香囊和柿子造型的小摆件:“里面放的都是干桂花,香气淡淡的,既能做装饰,也能安神。”她笑着说,这些作品都出自社区阿姨们之手。琴优铺子由琴川街道琴优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统筹,联合“解忧毛线铺”“海棠缝纫铺”等社区空间,发动居民参与手工制作。通过“海棠福卡”积分机制,志愿者参加活动可积累积分,在商圈兑换商品或服务。李凤竹说:“半天卖四五百元不算多,但每一分钱都回到社区,用来添置长凳、帮扶困难户等。大家更愿意出力,因为能看到成果就在自己身边。”
![]()
跳蚤市场的一侧,是街道妇联组织的“2025世界儿童日”巨幅涂鸦。15米长、1.4米宽的喷布铺满地面,琴湖风景、植树场景、垃圾分类桶的轮廓已经勾勒好。孩子们趴在地上认真涂画,颜色一点点铺开。妇联副主席俞虹也拿起画笔,和孩子们一起上色。“我们希望孩子知道,世界儿童日不只是节日,更是一次关于责任的表达。”她说。熊心怡蘸了蘸颜料,认真地告诉记者:“我要把地球涂成绿的和蓝的,这样才好看!”活动结束后,这幅画将被保留在街区,成为行人驻足的温暖风景。
![]()
市集的热闹背后,是琴川街道在“小经济”上的一次用心布局。胡敏钰说:“第一次摆摊,我们就发现糖画、甜粥特别抢手。说明活动要从孩子的喜好出发,让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更多乐趣。”街道通过“小切口”链接学校、商圈、社区,让“逛、玩、购、学、忆”形成完整链条——孩子有得玩,家长有得逛,社区有了温度。
![]()
夜幕降临,琴湖边的灯光亮起,街区又热闹起来。舞台上传来熟悉的旋律——“乱ZAO”音乐会正在举行。居民乐队唱起老歌,游客在岸边驻足,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在台下聆听、跟着节拍轻轻摇晃。
这场市集,看似热闹,却藏着温柔的治理逻辑。居民不只是参与者,也成了建设者。孩子在叫卖中学会沟通,阿姨们用巧手留住了桂花香,社区在循环的善意中变得更有生命力。当桂花香和童声一起飘散在街头,琴川的街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城市生活更柔软、更明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