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警惕这4种疾病
来源: 苏州发布
2025-11-01 14:53:00
霜降过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随之增加。本月提醒市民应关注流感、手足口病,并继续警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
流行性感冒
关注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每年可引发季节性流行,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建议: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4.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减少人员接触,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关注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和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但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中即可检出病毒,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防控建议:
1.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环境。
3.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和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污染物品、环境,可使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手足口病毒对75%酒精不敏感。
4.保持居室卫生,勤清洁、常通风。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的发病、重症和死亡。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型(如CoxA16、CoxA6等)手足口病。
苏州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公示(点击跳转)
蚊媒传染病
关注度:★★★★☆
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两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其他症状包括皮疹、肌肉痛、乏力等。
预防建议:
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防蚊,切断蚊虫的“生存链”和“叮咬链”,秋季防蚊需注意处理积水,及时清理积水容器,防止蚊虫孳生。
切断“生存链”
伊蚊主要孳生在小型容器积水内,清理积水环境很重要。
1.家中的花盆托盘、水桶等小型积水容器,垃圾、废旧杂物、杂草等要经常清理。
2.家庭备用蓄水池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应每周换水一次,换水时彻底清洗蓄水池内壁和水生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或使用沙子养植。
3.有庭院的家庭要经常清疏排水沟渠和排污井,保持流水畅通。房前屋后不常用的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翻盆倒罐),防止积水。
4.建筑物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应设置排水系统,每周疏通和清除淤积;雨棚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屋顶水箱加盖密闭。
5.对无法清除的孳生地,可投放灭蚊蚴剂或养鱼控制蚊蚴孳生。
阻断“叮咬链”
1.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使用蚊帐。
2.居家有成蚊时,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等卫生杀虫剂,或电蚊拍等灭蚊工具进行灭蚊。
3.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婴儿车使用婴儿车蚊帐。
4.出行准备防蚊用品,暴露皮肤可涂抹有效驱避剂,按说明书使用、定期喷涂。
5.外出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洗澡。
6.无论是行程中还是返程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主动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7.伊蚊白天叮咬高峰是黎明前和傍晚后(尤其是6-8时,17-19时),减少这些时段在树荫、草丛、灌木、积水等处逗留。
来源:苏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