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能加热充电,触摸屏可直接对话,苏州试点智能公交站台点亮市民候车时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2 18:15:00
近日,有细心市民发现,位于苏州相城区御窑金砖博物馆附近的公交站台焕然一新。座椅不仅能加热,还配备了手机充电功能,更引人注目的是搭载了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交互地图,可以直接进行对话。原来,这是最近在阳澄湖路和澄阳路沿线新建的8个“智能亭体”试点项目之一。这个站台还创新设置了“风雨连廊”,让乘客一路无忧直通地铁口。
![]()
智能公交站台
座椅加热:重新定义出行体验
记者实地探访苏州相城御窑金砖博物馆站,步入“智能亭体”,一排设计简约流畅的座椅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看似普通的座椅,实则搭载了先进的智能温控系统,采用“环境感应+远程后台”双重控制模式,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适应天气变化。
当室外气温低于10℃时,座椅内部的加热模块便会悄然启动;待气温升至20℃以上,系统则自动切断电源。更令人称道的是,座椅采用恒温加热技术,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调节功率,确保表面温度始终稳定在36℃左右,恰好在人体最舒适的感受范围内。
![]()
可自动加热的座椅及无线充电器
在座椅扶手旁,清晰的无线充电标识指引着乘客。只需将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平板等设备轻放其上,便能快速补充电量,有效解决了现代人出行中的“电量焦虑”,让碎片化的候车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亭体左侧墙面上,一块超大尺寸的数字化高清触摸屏格外醒目。除了实时显示公交到站信息,包括车辆当前位置、预计到站时间、途经站点等核心信息外,屏幕还整合了天气预报、实时温度、空气质量指数等生活服务数据,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出行参考。
智能交互:数字助手重塑服务体验
最令人惊喜的是,这台触摸屏搭载了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交互系统。只需轻唤一声“小苏”,身着淡雅白裙、带着江南温婉气质的AI智能体“苏小妹”便会立即现身屏幕。作为苏州相城区专属的数字推荐官,她不仅能精准识别乘客的语音指令,快速规划最优公交路线,还能结合实时路况、道路施工、临时管制等动态信息,智能调整出行方案并提供贴心建议。
![]()
智能电子触摸屏
面对乘客关于站点周边餐饮、景点、便民设施等的咨询,“苏小妹”都能以自然流畅的对话方式一一解答,全程响应迅速、逻辑清晰,仿佛一位贴心的本地向导。
无缝衔接:风雨连廊构建舒适换乘
在站台另一侧,一条设计精致的风雨连廊顺势延伸,直通不远处的地铁口,构建了一条无缝衔接的换乘通道。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梅雨时节,乘客都不必再担心日晒雨淋,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湿”的换乘困扰。这种人性化设计,让整个出行过程变得更加从容舒适。
文化赋能:现代设计中的“江南韵味”
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在这座智能亭体中完美交融,使其成为一座可触摸、可感知的微型文化展厅。记者看到,站台亭体主体墙面采用苏式雕花窗格造型,墙体底部设计成砖石纹样,同时深度融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御窑金砖”的文化基因。
墙面上镶嵌着多块金砖样式的定制小灯箱,每当夜幕降临,这些灯箱便会缓缓亮起,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磨砂面板透出,既为晚归的乘客照亮前路,又让市民与游客在候车的片刻时光里,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与江南的人文底蕴。
民生温度:“小”亭子承载“大”关怀
“我们在传统公交站台功能基础上,增添了一系列便民细节,希望为市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相城生态文旅集团工作人员潘忆洁告诉记者,“智能亭体”通过数字化赋能,旨在让“等待成为享受”,让市民在出行中感受到更多便利和温暖。
未来,团队还计划打造涵盖便利零售、咖啡书店、花卉销售等多业态、多功能的城市公交综合服务体,进一步拓展公交站台的服务边界。
![]()
市民正在体验智能电子触摸屏
专程从盐城赶来体验“智能亭体”服务的袁先生对记者说:“这个智能公交站特别贴心,座椅能加热,冬天等车不再寒冷。手机充电和智能地图都很实用。风雨连廊直通地铁口,下雨天也不用担心。苏州的创新设计不仅细致入微,更将江南韵味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未来远景:从试点走向全域
目前,“智能亭体”已在御窑金砖博物馆、相城区行政中心东、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等四个地点的公交站台开展试点。未来,相关部门将广泛征集市民和游客的意见建议,持续优化智能公交站台的服务细节,让功能更实用、体验更贴心。
同时,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广步伐,把这种融合数字化便利与苏州文化特色的智能站台投放到全市更多站点,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科技的温度与文化的韵味,真正实现“出行即体验”的美好愿景。
记者手记:在智能公交站台触摸“智慧城市”的温度
在御窑金砖博物馆旁的这座智能公交站台,记者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了“智慧城市”的温度。它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老人坐在加热座椅上舒展的眉头,是年轻人手机电量告急时找到充电区的安心,是孩子与AI助手“苏小妹”对话时眼中的光芒。真正的“智慧城市”,连市民等车的时间都愿意精心设计。当科技与人文在此交融,等待不再是消耗,而成为一段有温度的体验。夜幕降临,金砖灯箱亮起暖光,照亮每个晚归人的路。这一刻,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这些被温柔以待的细节里。
实习生 滕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