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宠物医院给大闸蟹做CT看蟹黄含量,网友灵魂发问:扫完的螃蟹还能吃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2 22:09:00
近日,在苏州一家宠物医院的医用CT机上,一只只大闸蟹整齐列队接受“体检”,内脏结构清晰可见。这波充满“科技与狠活”的操作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戏称这是“科技版庖丁解蟹”,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担忧:经过CT扫描后的螃蟹,还能否安心食用?面对网友关心的“辐射残留”与“资源浪费”等质疑,该宠物医院院长郑朱慧在接受采访时回应:“此次扫描是在设备闲置时进行的,主要是出于对螃蟹内部结构的好奇,想借CT查看蟹肉与蟹黄的含量。蒸煮后,辐射残留极低,扫过的大闸蟹我们全蒸熟吃掉了。”
![]()
“CT检查就像是把吐司切成片,观察每一层的细微差别。”郑朱慧笑着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天,她自己购买的一批大闸蟹到货了,便和同事们围在一起,好奇地讨论着这些蟹的蟹黄是否饱满。“我们医院平时CT检查的安排,一天大概是2-3台次,刚好那时候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大家就突发奇想,要不试试用CT机来查看一下这些蟹的情况。”郑朱慧说道,“整个过程特别快,总共只花了三五分钟,耗能耗时都非常少。”
![]()
郑朱慧引领记者来到电脑旁,操作起电脑,将当时扫描螃蟹所得到的CT影像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她向记者介绍道,由于蟹黄和蟹肉在物质密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CT影像里,二者能够被精准且清晰地区分开来。郑朱慧指着影像介绍,此次扫描将螃蟹进行了横断切割,共分成了10层,整个影像就像一张“蟹体剖面图”,螃蟹内部的情况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影像中这片呈黑色的区域是蟹鳃,这片颜色稍浅一些的是蟹肉,而颜色较深的这片区域,就是蟹黄了,位置和形态都一目了然。”
![]()
除了为螃蟹进行CT扫描以查看蟹黄含量外,郑朱慧还向记者透露,如今CT技术的应用已突破医疗检查的局限,并悄然走进了日常生活。她举例道,当前进口鲜榴莲在通关环节,也会借助CT技术来判定等级,诸如A级果、B级果、双A果等。“给螃蟹、榴莲做CT检查,从技术层面来说,与给小动物做CT并无太大差异。操作时,只需在系统中根据它们的重量、长宽等具体参数,精准计算出相应的CT值,便可进行扫查。”
![]()
那么,经过CT扫描后的螃蟹是否还能食用呢?对此,郑朱慧笑着说:“当时扫完CT的那几只螃蟹,我们全蒸熟吃了,味道还挺不错。”她进一步补充解释道,当时为螃蟹做扫描采用的是40排平扫 CT,在扫描环节中,每只螃蟹所承受的辐射剂量非常低,仅有零点几毫西弗。并且,螃蟹在经过蒸煮处理后,体内残留的辐射量可忽略不计。“而且,从CT影像上显示的蟹黄和蟹肉的饱满程度来看,与实际食用时的情况完全一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