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半世纪寻亲终圆梦!七旬沪上阿婆仅揣名字赴常熟,民警靠“姐夫姓王”1小时锁定失散亲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8:38:00

“阿姐,我找了你整整50年!”一声呼喊,泪如雨下。近日,在江苏常熟市,78岁的上海老人张阿婆与表姐陆奶奶紧紧相拥。张阿婆仅凭一个名字,从上海辗转至常熟寻亲,线索几近中断。就在她几乎放弃时,民警一句轻声询问:“姐夫姓啥?”竟成破局关键。依托大数据支撑,警方仅用1小时锁定目标,让一段尘封半世纪的亲情重见天日。

姐妹两人时隔50年重逢

从上海到常熟,她只记得“福山北街”和一个名字

“最近常梦见表姐,我快80了,再不来,怕是这辈子都见不着了!”张阿婆告诉记者,11月初,她和老伴从上海出发,踏上这场“说走就走”的寻亲之旅。没有详细地址,没有联系方式,甚至忘了带上为表姐准备的礼物,支撑她的,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我表姐的奶奶和我外婆是嫡亲姊妹。”张阿婆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末,表姐一家辗转来沪寻亲,两家人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表姐的父亲身患重病,专程到上海求医,可惜最终未能治愈。“那会儿我们走动很勤,感情特别好。”

张阿婆表示,两人虽是表亲,却胜似亲姐妹。“表姐常热情地邀请我去常熟福山玩,总把最好吃的留给我,带着我去河边摸螺蛳、看稻田。”那段水乡时光,成了她青春里最温暖的底色。

“她还说要给我张罗婚事,劝我留在常熟,‘咱们互相有个照应。’”可年轻的张阿婆因工作原因,心系上海,婉拒了这份好意。

张阿婆告诉记者,1975年夏天,她最后一次探望表姐后,两人因工作变动、搬家等原因,逐渐失去了联系。“当时没有手机,只靠书信往来,后来表姐家离开福山北街,信件寄丢了,就彻底断了音讯。”张阿婆表示,她不止一次打听表姐的情况,也去找过表姐,但没找到人。“虽然一直不能见面,可我心里一直装着她。”

姐妹两人时隔半世纪再次拥抱

“姐夫姓王”成破局关键,大数据1小时锁定

夜幕降临,怀揣着忐忑与期待,张阿婆夫妇直奔常熟福山派出所求助。“民警同志,我找我表姐,50年没见了……她还在不在?”她声音颤抖,眼神却充满期待。

接待她的民警范冬宝,一边安抚,一边查信息,可难题接踵而至。因其表姐的姓名太大众化,福山北街经过多年拆迁改造,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仅凭旧地址和一个姓名,搜寻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范冬宝说。

“当时已有点绝望,以为又是一次无功而返。”张阿婆告诉记者,但民警并未放弃,转而引导她回忆更多细节。“还记得表姐夫姓什么吗?家里还有其他亲人的线索吗?”一句家常般的询问,突然让张阿婆眼前一亮:“表姐夫好像姓王,当年在镇上的工厂上班!”这个被遗忘的细节,瞬间成为破局的关键。

“加上表姐夫的姓氏,排查范围一下子缩小了!”民警介绍,他们调取辖区户籍登记信息,梳理姓名、籍贯等关键线索,联动人口基础数据库、实有人口管理系统开展多维度交叉比对,层层筛选剔除无效信息。不到一小时,筛查结果传来:陆奶奶仍然健在,现居常熟市区!

“您有个上海的表妹吗?”当民警拨通陆奶奶的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激动的回应:“对!是我表妹!我们50年没见了!”电话这头,张阿婆与老伴相拥而泣,“没想到真的能找到,而且这么快!”

姊妹一眼认出相拥而泣,50年空白连夜填满

为让老两口尽快团聚,民警周杞梓主动开车送他们前往常熟市区。“车上我一直扒着窗户看,又紧张又期待,怕表姐变了模样,更怕她认不出我。”张阿婆笑着回忆,抵达小区时,远远就看见路灯下伫立的身影,“她也在朝我们这边望,我推开车门,我俩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阿妹!”“阿姐!”两声跨越半世纪的呼唤后,两位老人紧紧相拥,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衣襟。“我们俩都七八十岁了,上次见面时还是小姑娘。”张阿婆哽咽着说。两人在路灯下不断诉说着这么多年的思念,双手紧握,久久未曾松开……

记者了解到,这场跨越半世纪的别离,也并非只有张阿婆的独自牵挂。陆奶奶告诉记者,当年搬家时太过匆忙,本想事后通过书信再联系表妹,却不慎将张阿婆的地址连同信件一同遗失。此后,陆奶奶也曾特意按记忆中的线索前往上海打听,可偏偏那时表妹也搬了家,两人因此才错过多年。“本来以为再也见不到了,今天真是我今年最高兴的一天!”陆奶奶说。

当晚,陆奶奶的女儿特意设宴款待,表姐妹俩促膝长谈至深夜,想要将50年的岁月空白一一填满。如今,两人每天都会通电话,约定下次再聚时,张阿婆要亲手补上这份迟到了50年的礼物。“以前总怕有遗憾,现在心里彻底圆满了。”张阿婆的话语里,满是重逢的喜悦与释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孙汉仑

视频:孙汉仑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