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伦华教育的探索新实践: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发光的坐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8 10:48:00

当前,基础教育正迎来一场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让越来越多从业者深入思考: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模样?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的下一代?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苏州城西,会发现,伦华教育旗下的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正在用一场场创新实践,探索关于“未来教育”的答案。从因材施教的定制化课程,到STEAM教育的破圈融合,再到国际化的氛围营造,学校正践行“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的办学使命,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创造性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发光的坐标。

因材施教 支持每个生命个性化成长

尽管暑假已过去两个多月,但苏科外六年级学生王嘉浚回忆起那段经历依然历历在目:这个假期,他受邀与著名钢琴家、指挥家李坚同台,在一场音乐会中与交响乐团共同演绎钢琴合奏。

虽然年纪不大,但王嘉浚的演出和比赛经历很丰富。2022年上海白玉兰钢琴比赛苏州赛区一等奖、2022年云音符杯京都国际音乐比赛中国区总决赛一等奖、2023年首届星光奖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23年斯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苏州赛区初赛和决赛一等奖、2024年首届“英才爱乐”青少年艺术展演全国总展演钢琴业余儿童A3组一等奖、2025年“英才爱乐”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艺术总展演钢琴少儿C2组一等奖……王嘉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比赛和演出中屡屡大放异彩。

“从基础乐理到演奏技巧再到心态调整,学校和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更有信心从校园走向更大的舞台。”王嘉浚说,他在强基融合班选修钢琴课程,由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层定制学习方案,并积极鼓励参与各类艺术活动。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获评“钢琴之星”后,学校还为他举办了小型钢琴沙龙音乐会。“这些实践和经历,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王嘉浚的成长故事正是学校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体现。“教育不止是分数,我们支持每一个生命的个性化成长。”苏科外相关负责人说,学校构建了强基融合课程体系,打造特色班级课程。例如,强基融合班通过分层分类的课程设置,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成长路径;双语班则以强化语言能力、融合中西文化为根基,着力发展学生的领导力思维与能力;科技班以智能化教学为主导,塑造引领AI时代的创新人才;淑女班致力于培养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审美情趣、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重塑21世纪精英女性的成长范式。

在苏科中,学校则创新实行“一生一课表、一生一规划”个性化育人路径,利用跨年级走班、分层教学等机制,根据学生进度定制化教学,带来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验。

校本拓展课程是学校“因材施教”的主战场。除了国家基础课程,苏科外、苏科中建立了“创智未来、国际理解、慧启幸福、乐活审美”四大课程板块课程,形成了庞大的课程超市,培养面向世界的未来人才。

走出课堂,交响乐团、击剑、马术、高尔夫、3D打印等100余个社团、10大校队,涵盖生物、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14个师生共研项目,“伦华杯”英语风采大赛、博慧大讲堂、博慧电影节、新年音乐会、戏剧嘉年华、配音比赛等多元活动,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个性特质的实践舞台。

破圈融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在苏科外上学几个月,姚柏泽的爸爸发现,孩子的变化十分明显:“性格自信开朗了,更喜欢分享了,最重要的是,自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了,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这让他越来越坚信自己几个月前的这个决定——让孩子转学到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促使他下这个决定的原因很简单,“希望孩子有更连贯、更沉浸的外语学习环境。”而当他们真正来到这所学校,很快“解锁”了更多体验:创新的课程体系、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学校与家长的紧密沟通……这些都深深打动着他们。“学校不仅看成绩,也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成长。”

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在苏科外和苏科中,这样的理念在课堂内外清晰可见。就拿课程设置来说,学校打破了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框架,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数学等学科悄然融合,开展STEAM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走入学校,可以看到集各类功能教室、实验室、工作坊等于一体的“STEAM创智空间”。一间间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以及编程、机器人、无人机、工程搭建、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慧农业、融媒体创作等课程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打破校园与社会的围墙,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医工所、兵器所等近30所大院大所进行资源整合和共建牵手,打造“无边界”课堂。

正是因为对这种教育理念的认同,陈涛妈妈选择将孩子从公立学校送回苏科中继续读初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兼容性、包容性强,能让孩子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的校园运动会上,原本负责后勤送水的陈涛却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开起了“水吧台”,为同学们调制特饮,成为运动会上的热门打卡位。“平时的学习和锻炼,‘润物细无声’地促进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思维发散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很开心看到他这么大的变化。”

国际路径 提升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

从苏科外小学毕业后,多米和妹妹便随父母来到美国学习。让多米妈妈没想到的是,多米在新学校适应得非常快,“不仅成绩很快稳定了下来,英语大部分能达到90多分,而且个人独立学习的习惯保持得很好,这与这些年在苏科外的学习密不可分。”

选择就读苏科外前,多米妈妈就规划好了孩子的成长路径,“孩子小时候在国外长大,当时带她们回国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孩子建立起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在家人和朋友的推荐下,多米妈妈来到苏科外,发现这里的教育理念正与他们不谋而合:既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又根植中华传统文化。“多样的活动和课程让孩子能够置身于多元文化氛围中,理解文化差异,以更宽广的胸怀欣赏多国文化。”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苏科外和苏科中构建起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例如,在小学低段,学校会通过听、说带动读、写,在实际的情境构建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阅读兴趣;小学高段则是重阅读、拓思维,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初中实验部则实行国标课程与校本课程并驾齐驱,精选英语原汁原味的美文、报刊时事和分级名著,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高中则强调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开设德、西、法、日、俄五门第二外语课程,通过系统且多样化的多语种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成为拥有扎实外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对跨文化交际充满热情,能够多元视角看待问题,具有家国情怀和领袖胸襟的博慧少年。

课堂之外,全球研学、青年领袖峰会、“伦华杯”英语风采大赛、博慧好声音、博慧才艺秀、博慧电影节、“典范之夜”经典名著戏剧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等各类英语活动、竞赛和研学,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平台,为实践探索提供契机。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校舍、设备的竞争,而是教育内涵与质量的竞争。”伦华教育集团创始人、苏科外总校长曹伦华说,将继续聚焦“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理念,探索更多办学实践,为孩子创造更适合他们成长的未来学校,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发光的坐标,“这也是我们所有教育人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最浪漫的使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