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下,生活总会好起来!”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5 15:37:00
临近开学,一些暂时面临生活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求学圆梦,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无锡市新吴区的周女士正在为孩子大学费用一筹莫展时,好心人郑丽(化名)的爱心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全家。“她从贵州远嫁到无锡,一个人打着三份工供养儿子和婆婆,太不容易了。”新吴区残联办公室负责人感慨。
这是一次迟到的会面。爱心资助了四年多,在周女士的强烈要求下,一定要赠送一面感谢锦旗给郑丽,双方才得以一睹彼此的真容颜。一个热烈的拥抱后,周女士便泪如雨下。“我从贵州嫁过来,原本生活还挺好,前几年公公去世,随后老公也去世,婆婆残疾......”“全家就靠她一个人养,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白天在工厂上班,傍晚去快餐店打小时工,夜里再去另外一家。她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能看下手机回个信息。平时一个月几千块收入,用命在拼。”硕放街道残联华琳琳告诉记者。“每次我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心里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周女士哽咽着说道:“好心人的关爱我们全家都铭记在心,我们一定带着这份爱心勇敢面对生活。”激动的情感一时无法自抑。
郑丽的爱心捐赠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她回忆,平时父亲经常会做一些慈善公益的小事,受此影响,她也想把自己的爱心传承下去。2021年12月底,她主动上门来到无锡市新吴区残联,表示想爱心帮扶2个对象,请残联帮忙寻找合适的家庭。郑丽和周女士的缘分就此结下,她每年都会捐赠12000元的爱心款,有的时候还会多捐,至今已持续4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微不足道,希望能帮助到贫困家庭,尤其是需要学费的孩子。”郑丽表示。
新吴区残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周女士家庭原属“一户多残”类型(丈夫为智力残疾人,婆婆为肢体残疾人),过去每月有1000余元的多残补贴。2017年公公去世,婆婆也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入住街道颐养院(经街道残联协调减免了部分费用)。周女士需独自承担婆婆的护理费、孩子教育费及全家生计,经济负担长期沉重。2024年丈夫病故后,“一户多残”补贴也没有了,家庭经济来源进一步缩减。他强调,残联有精准筛查机制,筛选出了确有实际困难且急需帮扶的家庭,并持续在爱心人士与帮扶对象间发挥资源对接与需求协调作用。社会各界的爱心,在这里汇聚。
近些年,新吴区残联统筹协调百余家爱心企业,组建“筑梦”“领航”“初心”等10个企业微联盟,精准对接区内6个街道残疾人之家及4家助残服务机构,“一对一”长效结对帮扶,助残服务辐射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支持、文体活动、辅助性就业等多个领域,近10年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近400万元,涵盖康复设备、辅助性就业设备、生活物资等实用资源,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今天的受助者终将成为明天的助人者,这份爱的传递将永不止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