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世界盛会,今日在锡启幕!

来源: 无锡发布

2025-10-31 15:01:00

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预约方式

1. 关注“无锡发布”微信公众号

2. 在“无锡发布”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物博会”,获取预约方式;

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今日在锡启幕!

全球业界目光

再度聚焦太湖之滨

上世纪90年代,Kevin Ashton在宝洁公司担任品牌经理时,被一款棕色口红困扰,货架上显示缺货,但仓库中却有不少库存。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在口红包装中嵌入射频芯片(RFID),使货品数据能通过网络被实时感知,系统便能自动提示商店,哪些商品需要及时补货。

正是这个源于日常商业零售烦恼的灵感,催生了“物联网”的概念。

多年以后,这一“概念”在无锡演变为一场席卷千行百业的产业浪潮。

作为中国物联网的

“发轫地”与“示范市”

无锡与这项前沿科技的命运

紧密交织已逾十六载

它的物联“网事”堪堪亦澜澜

此刻

我们不妨透过三个地理坐标

解码这座城市

如何从物联先行者成长为产业引领者

并在这场看似无尽的前沿中

试图再次定义未来

01

十六年前 “网”事回首

PART

>>>

▲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

故事的开端,总有一个充满偶然与必然的起点。对于无锡物联网而言,起点源自2008年那通打了半个月才被接通的电话,而接电话的人,正是时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的刘海涛。

“电话里跟我说,无锡想发展传感网,问我有没有兴趣。”回忆往昔,刘海涛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光。

那时的“传感网”就是物联网的前身,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但这通电话,却是与刘海涛团队潜心研究多年的方向不谋而合。一种“技术找到了落地土壤,城市看到了产业未来”的共鸣瞬间产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应运而生。

这次双向奔赴,以惊人的速度开花结果。2009年,国务院批复无锡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当时的无锡只有几十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十六载弹指一挥间,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这个最初的“梦工厂”,如今已是千亿级产业浪潮的策源地与见证者。

截至目前,全市物联网企业已超3500家,孕育出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83家上市企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梯队。截至2024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上企业营收已达2517.8亿元,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

02

十年一“窗”,看见世界

PART

>>>

▲太湖国际博览中心

如果说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是无锡物联网的“根”,那么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就是无锡面向世界的“窗”。每年秋天,当物博会如约而至,这里便成为全球物联网能量的交汇点。而无锡企业的成长史,便是这扇“窗”里最动人的风景。

“我们公司是2018年成立,2021年第一次参加物博会。”长广溪智造的市场经理孙斌回忆道,“那时我们还在发展期,其实是通过四五家自动化设备合作伙伴一起来参展的,我们的设备就‘嵌’在他们的展位里。”

从设备“嵌”在合作伙伴展位中合展,到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产品和应用展上拥有自己一百二三十平米的独立展台,长广溪智造的进化,正是物博会价值最生动的注脚。

“窗”内,是企业的蜕变;“窗”外,则是世界的趋势。孙斌对此感受深刻:“之前物博会以政府为主导,从去年开始尝试市场化运营,也对展品的先进性和吸引力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升级,倒逼着企业必须把最前沿的成果带到物博会。

今年,长广溪智造将带来搭载了大模型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它能拥有老师傅的手艺,实现自主感知、决策与作业。同时,能完成关节螺丝锁付、免编程喷涂、移动式焊接等一系列精密工作的机器人也将现场亮相,“等于说是用机器人来造机器人,我们已经实现了量产。”孙斌的话透露着对未来的自信。

另一个展馆中,无人机反制设备制造服务商中交遥感也将首次独立参展,这标志着无锡在低空智联网安全关键环节开始布局。项目经理刘晟介绍:“企业自主开发的多设备联动低空防入侵系统及无人机(净空)防御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多种前端探测模块联动,完成多模块数据融合,有效降低探测无人机的虚警率和漏警率。”

自首办至今的十年来,物博会成为了全球物联网行业公认的风向标。据统计,2016年以来,物博会已累计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与企业家参与。它不仅是技术展示的集市,更是思想激荡的殿堂和规则制定的讨论场。

通过这扇“窗”,无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蓬勃生机与创新实力;同样通过这扇“窗”,也让世界看到了无锡这座城市因物联网而带来的新发展、取得的新成绩、焕发的新气象。

03

物联网之都,何以再次先行

PART

>>>

▲雪浪小镇

站在五千亿规模的产业高地上,无锡的下一个坐标指向何方?本届物博会主题“万物互联 无尽前沿”,正是对这一命题最具想象力的回应。

八年前诞生于太湖之畔的雪浪小镇,以“小镇有形,物联无边”的理念引领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如今,这座曾经的“思想实验室”,正以更务实的姿态,成为无锡探索未来的实践场。

在这里,算力已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雪浪小镇副总经理赵铭介绍:“我们率先建设的先进算力中心,已为2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助力吉利的制造业排产优化、银河通用机器人移动优化算法等项目,平均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约28%,提升行业效率约18.5%。”

面对算力可变为“算利”的现实驱动,雪浪小镇吸引了优必选科技、微纳星空等一批前沿企业在此聚集,产业触角伸向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它们共同印证着一个趋势:物联网的下一站,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即将在高新区开园的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园,则标志着这场融合进入了规模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产业园负责人、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江伟指出:“人工智能是物联网更高阶的形态,AI让数据不仅能被感知,更能被智能地分析、决策,甚至自驱行动,从而真正释放物联网的颠覆性潜力。”

他特别强调:“无锡有八万家工业企业,一定会衍生出大量制造业的场景需求,这是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所没有的。”在郑江伟看来,这片广阔的应用场景,正是吸引全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来落地、磨合、孵化的最强磁场。

2024年,无锡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476亿元,集聚核心企业107家,既有摩尔线程、软通天擎等行业重点企业落户,也有雪浪数制、优奇智能等本土力量加速崛起。

当灵巧的人形机器人做出各种连贯动作,当苍穹之上的卫星进行即时信息传输,当城运中心对各个防汛点位进行远程监测……

“物联网之都,何以再次先行?”无锡已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依托坚实的物联网基础和深厚的制造业底蕴,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全方位赋能。

从“感知中国”的起点

到“智联万物”的无尽前沿

无锡的物联“网”事

正开启着超越想象的新篇章

来源:无锡博报、无锡日报

封面: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