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债务“死循环”怎么破?法院高效调解助企纾困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6 21:18:00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货款回收难是不少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旦款项拖欠时间长、金额大,很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危及生存。日前,宜兴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两家企业的货款纠纷,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帮助涉案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某制造公司与某科技公司签订有近80份采购合同,约定由某科技公司向某制造公司采购各种规格的加工制造机械设备零部件。制造公司依约履行了供货义务,但科技公司未按约定支付加工费,累计拖欠货款达412万余元。制造公司多次催讨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科技公司支付拖欠货款,并承担相应利息及律师费共计10万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发现该案证据材料繁多,双方对多笔送货的数量、单价、欠款金额以及退货情况均存在较大分歧。此时,原告制造公司因外债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希望尽快收回货款;而科技公司则对部分货物质量提出异议,导致双方对立情绪明显。

面对复杂的案情,承办法官采取了“抽丝剥茧”的方式,逐步梳理争议焦点。通过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法官引导当事人逐笔核对送货单据、验收记录和退货凭证,逐步厘清了实际欠款金额,为后续调解奠定了事实基础。

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法官多次联络双方当事人展开调解。初期,双方态度坚决,差距较大。制造公司希望尽快全额收回欠款,而科技公司则因资金紧张提出分期付款的请求。

法官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出发,一方面向某科技公司释明拖欠货款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向某制造公司说明若判决后执行周期长,反而可能延缓资金回笼的风险。经过数轮沟通,双方逐渐从对立走向合作,分歧不断缩小。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科技公司分期支付拖欠货款,制造公司适当放宽付款期限,并放弃部分利息诉求。调解协议签订后,科技公司按时履行了第一期付款义务,制造公司的资金压力得到及时缓解。

案件承办法官表示,调解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纠纷解决方式,尤其适合涉及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它不仅能降低诉讼成本、缩短解决周期,也有助于维护商业信誉,促进合作共赢。该案中,对于制造公司而言,及时回款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分期付款缓解了其短期资金压力,避免了因一次性支付可能导致的生产停滞。案件结束后,制造公司向承办法官送来锦旗,感谢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地化解纠纷,为企业纾困解难。

同时,法官也提醒广大经营者,企业经营中,合同纠纷难以完全避免。一旦发生争议,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①完善合同管理,明确交货、验收、付款等条款;②保留交易凭证,包括合同、单据、沟通记录等;③理性面对纠纷,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④善用司法资源,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避免损失扩大。

通讯员 葛桑桑 杜鹏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