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跨越4500公里,“人工心脏”成功植入1周年后,他们在伊犁二次“救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4 18:23:00

“我心里特别想你们,看到你们,就想到你们陪我照顾我的那段日子,谢谢江苏医生,谢谢你们!”5月23日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以下简称“伊犁州友谊医院”)“重筑‘心’生 共赴疆来”人工心脏顺利植入2例暨人工心脏成功开展1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伊犁州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现年13岁的马强(化名)激动地流着泪说道。

去年此时,马强在伊犁州友谊医院接受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团队为其实施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而走上“心”生之路,据了解,就在活动当天,跨越4500公里远赴伊犁的邵主任团队,又成功为现年60岁的终末期心衰回族患者马奶奶(化名)实施了州内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帮助奶奶重筑“心”生。

绝望中见曙光:感谢“中国心”

现年13岁的马强回忆,早在10岁时他便被确诊心力衰竭,常常呕吐胸闷,吃饭、睡觉都困难,走两三级楼梯都会喘,浑身没有力气。直到去年,他的病情发展到了终末期心衰,单靠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当年6月,经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援疆专家多方联系,邵永丰专家团队为其成功植入了重量仅90g、目前国内最小的国产人工心脏,马强也因此成为了邵主任团队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术中年龄最小的患者。“现在术后1年了,我能吃也能睡,感觉比之前好多了”,马强说。

无独有偶,马奶奶也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去年9月开始,马奶奶出现了胸闷气短、腿肿等症状,“严重的时候晚上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坐着,一夜坐到天亮都是有的,七八天就要住一次院,反反复复”,马奶奶的家属介绍,今年4月,江苏援疆干部、伊犁州友谊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郑翔翔带领医院专家团队下乡义诊时得知了马奶奶的情况,综合评估之下认为马奶奶需要实施人工心脏手术。

5月23日下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心脏超声、心外监护及护理团队等专家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下,马奶奶重获“心”生,得以拥抱新生活。“我们团队目前共为68位患者成功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总体而言手术都非常成功,今天在现场看到小马强精神很好,人也胖了、个头也长高了,生活恢复了正常,我也为他感到高兴。”邵主任说。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新希望:心衰治疗跨入“人工心脏”应用新时代

邵永丰教授介绍,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大部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和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万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900例左右。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漫长时间里不幸去世”,邵主任介绍,人工心脏属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是在左心室心尖安装一个磁悬浮的泵体,泵体驱动血流通过人工血管进入主动脉,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室的泵血功能,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

“普及和推广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将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希望,但这个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邵永丰介绍,人工心脏技术的复杂性对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多方努力,我们要加强学术交流,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邵主任说,为此,此行团队牵头在伊犁州举办了“2025伊犁州植入式心室辅助技术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全国植入式心室辅助技术的顶尖专家同仁,共同分享和探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教授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过去几年,我国心力衰竭治疗正式跨入了人工心脏应用的新时代,全国使用人工心脏例数接近1000例并正在以每年400~500例的数量在增长,“未来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展开多学科、多环节合作,明确手术适应症、解决心脏植入技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患者术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让人工心脏这项‘救命’的治疗技术在更多的基层医院得到使用和推广”,胡院士说。

专家工作室“传帮带”:打造“救治高地”,将先进医疗资源引入边疆

伊犁州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童超在致辞中表示,伊犁州友谊医院依托江苏省对口支援,建成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今年4月已正式揭牌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伊犁医院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过去一年,医院在人工心脏技术领域实现了从‘零’到‘精’的跨越,两例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填补了伊犁州技术空白,更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全程指导,将国际先进医疗资源引入了边疆”,童超院长说。

伊犁州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童超致辞

江苏援疆干部,伊犁州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州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王雁表示,这一技术的落地,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以人工心脏技术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合作,推动人工心脏技术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力争打造北疆地区心血管疾病救治高地。”王雁副书记说。

江苏援疆干部,伊犁州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州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王雁主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支援医院,对伊犁州友谊医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伊犁当地带来了先进诊疗理念和医疗技术,精准提升了专科建设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自2021年“邵永丰名医工作室”成立以来,邵永丰主任以“师带弟”模式,带领团队通过手术示教、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传帮带”,为伊犁州友谊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江苏专家与伊犁医生组成“1+1”攻坚小组,通过200余小时手术带教、30场专题培训,为边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伊犁州友谊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詹发亮告诉记者,“江苏专家把技术送到家门口,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学到国内甚至国际的顶尖技术,对我们当地医生以及边疆的老百姓来说都获益良多。”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进行团队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果汇报

“技术帮扶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我们通过建立专家工作室、培养本土团队,助力边疆医疗实现自主创新,相信人工心脏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将惠及更多边疆群众。”邵永丰说。

通讯员 何雨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