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会感染吗?”乙肝孕妈的揪心一问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8 16:31:00
七月的一天,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32岁的林女士(化姓)攥着产检报告站在走廊尽头,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上的"HBsAg阳性"像针一样刺进眼里。“我的宝宝会被我传染吗?”她颤抖着声音向医生求证。而她的焦虑也揭开了我国约860万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共同担心的问题。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对于特殊的母婴群体而言,肝炎更意味着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生命守护战。
不可否认的是,母婴传播确实是乙肝的主要扩散途径之一(占到约40%),但孕产妇也不必为此太过焦虑,现代医学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母婴阻断体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薛璇主任医师介绍, 规范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后,乙肝母婴传播率可降至0.3%以下。这意味着乙肝孕产妇完全可以生育健康宝宝,但前提是从孕前就开始科学管理。“因此建议备孕女性提前6-12个月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HBV DNA)检测,孕期遵循医嘱,必要时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只要做好孕期管理“黄金三角(监测、用药、防护)”和新生儿“联合免疫”,通过这样的“3+1”措施,可以很好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薛璇主任强调,妊娠合并乙肝的管理如同走钢丝,需要产科与感染科医生协同护航。“整个孕期要构建监测、用药、防护的三角体系。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需每1-2个月复查,出现转氨酶升高时立即就医。正在服药的孕妇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导致病毒反弹。”
此外,生活中的防护细节同样关键。薛璇主任提醒,孕产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牙刷需单独存放,皮肤破损处要及时消毒包扎。“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病毒虽不会通过母乳传播,但当乳头皲裂出血时建议暂停哺乳。”2024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别指出,新生儿完成规范免疫后,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传播风险。
刚出生的小生命在护士手中完成人生至关重要的“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这个被称为"联合免疫"的操作,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已达95%以上。乙肝产妇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完成后续两针。临床研究表明,这种“0-1-6”方案结合母亲孕期干预,可使阻断成功率达到99.7%。家长需保存好疫苗接种凭证,完成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确保宝宝获得有效保护。
通讯员 王凝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