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省中儿科这场暑期科普专场不容错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5 16:35:00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作业磨蹭拖拉、记忆力差、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听写障碍、脾气急躁、易怒、挤眉弄眼做鬼脸、喉中发怪声……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家长该怎么办?8月9日下午14:00,省中儿科暑期科普专场来了,听听儿科专家们怎么说?
认识ADHD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杨江介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也是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3%~9%,在我国,男女发病比例为4~9:1,30%~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维持注意困难/注意缺陷:听讲和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跟他说话总是记不住,不知道在想什么,整天迷迷糊糊;总是不愿做作业,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做到很晚,经常做不完;特别粗心,经常丢三落四;没有监督就不能做作业,需要反复指导。
过度活动/多动:小动作多,咬手指,或常常在座位上扭动,在教室或其它需要坐在座位上的情况下离开座位,在不恰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难以安静地从事休闲活动。
行为冲动:在课堂上常常不举手就发言,甚至在问题还没说完答案已经冲口而出,结果常常说错;没有耐心,想要的东西就立刻要得到,很难等待;经常打断或插入别人的活动,在社会交往、学校或工作场所中带来麻烦。
杨江说,中医认为ADHD是精神、思维、情志兼病,其病机特点在于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常。阴静不足而阳动有余;五脏之中,尤以心肝脾肾最为密切。多动/冲动以心肝火旺、痰火内扰为主;注意缺陷以心脾两虚、脾肾不足为多,混合型多见于脾虚肝亢。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多以肝肾不足为其本,心肝火旺为其标,可兼痰浊、痰热、瘀血。
什么是抽动障碍?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雷爽表示,抽动障碍(TD),又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期,以不自主的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疾病。起病年龄2~12岁,以5~10岁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抽动症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反复缠绵,共患疾病复杂,部分可持续到成年期,需要及早诊断和规范治疗。
专家介绍,抽动是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睡眠时消失。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常见形式有眨眼、斜眼、吸鼻子、耸鼻子、撅嘴等;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生,常见形式有清嗓子、发哼声、咳嗽声、喊叫声、重复语言、秽语等。
抽动症状常常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等。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等。共患疾病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认识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LD)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表现为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智力(IQ)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主要有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写作障碍、逻辑思维问题、自控力差。
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有哪些优势?
雷爽认为,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候,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分证论治。儿童多动症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注重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平肝熄风为基本治法,佐以健脾、滋肾、化痰、养心安神之法。学习障碍治疗上以补虚泻实,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这些疾病均属于慢性疾病,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们要认识这些疾病特点,积极学习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树立信心,坚持管理和治疗。
那么抽动症、多动症、学习障碍如何确诊?怎么治疗?是否可以治愈?家长能做些什么呢?8月9日下午,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管理暑期科普专场带您一起探寻答案!
通讯员:雷爽 麻云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