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新耳朵”回家,9岁新疆男孩南京“造耳圆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1 19:09:00
8月11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的病房里,伴随着新疆特色悠扬的音乐,新疆小耳症男孩伊力亚斯和他妈妈古丽,与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医护一起跳起新疆舞,庆祝伊力亚斯成功完成小耳再造一期手术即将出院。据悉,伊力亚斯是中大医院联合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等爱心组织开展的“爱耳公益新疆行”首位受益者,他将于8月12日出院返回新疆,带着“新耳朵”开启新生活。
伊力亚斯和母亲古丽用舞蹈表达谢意
跨越四千公里奔赴“造耳梦”
9岁的新疆男孩伊力亚斯可爱帅气,然而他一出生就有一只“特别的耳朵”,左耳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发育不全,而且双侧听力受损。由于外形的差异成了调皮同学捉弄的焦点,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少言寡语,渐渐磨去了他眼中的光彩。
耳朵外形的问题,也成了一家人的痛。“早就想给孩子做手术,之前也咨询过专家,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古丽的话语里满是辛酸。原来,孩子一直需要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再进行小耳手术也就成了奢望。直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王远强主任带来好消息——伊力亚斯符合中大医院“爱耳公益新疆行”的救助条件,可赴南京免费接受手术。
伊力亚斯数着日子,终于盼来了这一天。7月24日,伊力亚斯在妈妈陪伴下来到南京,开启“造耳圆梦”之旅。
技术与温度并存精准重塑“新耳朵”
伊力亚斯到中大医院后,烧伤整形科主任王磊团队立即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术前的评估准备,7月28日,王磊主任带领团队为伊力亚斯采用直埋法施行第一期耳再造手术。“一期手术是小耳再造全程中难度最高的环节,整个过程需要精雕细琢。”王磊主任介绍,手术首要任务是取出肋软骨作为造耳材料,团队张珏主治医师等医护人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取下所需的肋软骨。紧接着,王磊主任及团队人员对着健侧耳朵的三维影像,经过打磨、雕刻后一个与健侧耳朵形态相近的耳朵支架终于成型。随后,手术团队再将雕刻好的支架植入伊力亚斯患侧耳朵的耳后,“新耳朵”的雏形——一只平躺的“耳朵”完美呈现。
精准重塑小耳手术后,伊力亚斯术后的治疗和护理,王磊主任医护团队也一样精细,他们实时关注的患儿手术伤口的愈合情况,调整治疗用药。护理团队不仅安排小耳再造护理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负责伊力亚斯的护理,而且还关注患儿的心理情况,变着花样的组织活动,还让病房里的小朋友为他加油打气,舒缓术后的疼痛。
术后,伊力亚斯照着镜子激动地说道:“妈妈,我‘新耳朵’出来了,我好高兴,我终于有一样的耳朵啦!”
“小耳之家”传递最温暖力量
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倩婷护士长介绍,医院还专门安排了维吾尔族语言翻译的志愿者,方便更加细致的沟通交流。暑假学习不能丢,志愿者们还会教伊力亚斯文化知识。
更让他期待的是“小耳之家”丰富多彩的活动,东南大学医学院志愿者组成的“志行青听”团队策划了魔方拼图游戏、创意纽扣画、牙齿健康科普、接力画画、七步洗手法、小小魔术师、创意文化衫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伊力亚斯跟住院的小耳再造小朋友们一起在中大医院度过一段既充实有趣更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爱心公益造福更多小耳患者
据介绍,作为深耕小耳再造领域数十年的优秀团队,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已成功完成2000余例耳再造手术。自2018年与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合作启动“瑞华小耳公益项目”,面向全国征集6至18岁贫困家庭小耳患者提供手术资助,迄今已救助100余名贫困患者,覆盖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青海、广西、云南等13个省份,资助金额超400万元。王磊主任表示,后期烧伤整形科团队会走进新疆,帮助新疆医生掌握小耳再造技术,让他们能够开展该项手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中大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王磊告诉记者,伊力亚斯在一期小耳再造手术后半年后将接受第二期手术。二期手术主要是将“平躺的耳朵”搭建“底座”,使其能够“立起来”;后续还将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精细修整,让再造耳朵更趋逼真。
志愿者吉他弹唱《勇气大爆发》庆祝伊力亚斯出院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欢送会上,在东南大学医学院“志行青听”志愿者江宁的吉他弹奏下,中大医院医护人员和伊力亚斯合唱《勇气大爆发》,希望有了“新耳朵”的伊力亚斯在未来之路“勇气大爆发”。更让伊力亚斯惊喜的是,烧伤整形科医护们还为伊力亚斯准备了小书包和零食大礼包,“哇,好多好吃的,这个果冻我最喜欢吃了。书包里还有个画本,我要送给妹妹……”伊力亚斯高兴地说道。
(烧伤整形科医护将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伊力亚斯)
“感谢王主任!”古丽女士为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王磊主任医师献上鲜花。这美好时刻怎少得了舞蹈呢!能歌善舞的伊力亚斯和古丽跳起了新疆舞,感谢大家为伊力亚斯“造耳梦”的付出。
据悉,8月12日下午,伊力亚斯将带着自己的“新耳朵”与妈妈一起从南京飞回新疆伊宁,即将开启属于他的新学期的新生活。
通讯员:刘敏 王倩 程守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拍摄剪辑: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