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腹部隐痛没胃口别不当回事!年轻人胃癌发病率显著上升,40岁后请定期做胃镜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3 15:47:00

扬子晚报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胃体见大片状糜烂、坏死伴出血,胃窦见大量暗红色血痂”,胃镜报告上的几行字,狠狠砸在镇江女子朱静瑶(化名)的心头,几天后的病理结果最终坐实了胃癌的诊断。“总感觉自己年轻,有些症状没当回事。”确诊后的朱静瑶这才意识到,那些看似不严重的小毛病,原来潜藏着胃癌的“狰狞面孔”。

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我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已超过35万,胃癌患者大约占全球40%,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腹部隐痛、没胃口

其实身体早已发出预警

8月13日,镇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滨医院)介绍,刚过40的朱静瑶在一家公司担任部门主管,事业正处在上升期,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学习,她总说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鲜有时间关注身体的“小打小闹”。

近一年来,她的肠胃时不时就会“闹别扭”,尤其是吃了生冷的食物后,胃部就开始隐隐作痛,食欲也明显减退,美食在前却没啥胃口,吃几口就饱了。这些症状并没有引起她的警觉,直到今年6月,连着几日出现的黑便,让她瞬间恐慌了起来,连忙去医院做了胃镜。

检查前,朱静瑶预想了几种结果:胃炎?胃溃疡?然而“胃癌”的最终诊断彻底打破了幻想。确诊后,她立即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江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炜表示:胃癌早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有些患者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则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反酸、黑便等。很多人误以为是简单的胃病,医生建议做胃镜时,往往还会觉得“小题大做”。这也造成不少患者发现时就已经处在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癌年轻化风暴来袭

别让坏习惯摧毁胃健康

6月26日,抗癌博主张敬雯(网名“亮晶晶的雯仔”)离世,年仅20岁。她2023年秋天考入山东大学,同年11月她开始感到腹部不适,但因准备法律比赛未及时就医,2024年1月就医时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胃癌“盯上”年轻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近五年我国19岁~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35岁以下年轻患者占病患总数6%~11%,发病率较30年前翻了一番。张主任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胃癌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1、不良生活习惯

不少年轻人依赖外卖饮食,喜好高盐、腌制、烧烤食品,无形中增加了患癌风险。此外,熬夜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常态,熬夜导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部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大打折扣。

2、精神压力大

当人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时,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把这些情绪“传达”给胃,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甚至引发胃痛、反酸、腹泻等不适。年轻人普遍面临学习、就业、工作等压力,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情绪下,会影响胃健康。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一口”途径传播的,在日常饮食中,同桌吃饭,不采取分餐制,就有可能相互传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纳入了致癌物名单,它是明确的胃癌致病因素之一。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就会得胃癌,但它会导致胃黏膜产生慢性炎症,朝着萎缩—肠上皮化生—癌变这一系列变化发展。

胃镜是筛查“金标准”

40岁后请定期做

张炜认为,应对胃癌年轻化的主要手段有两点:一是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从源头上减少致病因素;二是定期筛查,其中胃镜是不可替代的胃癌筛查手段,建议40岁开始定期做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胃炎患者,要将筛查年龄提前。

然而,就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40-45岁人群胃镜筛查率并不高。以江大附院内镜中心统计数据来看,自2022年8月1日至2025年8月1日,40-45岁胃镜检查人群占比仅7.91%,筛查人群年龄多在50岁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早期胃癌发现率总体偏低。

“不少患者因为怕麻烦或紧张,对胃镜存在抵触心理,希望通过抽血或影像检查来实现筛查效果。”张炜表示,无论是抽血查肿瘤标志物还是CT、磁共振,都只是胃癌筛查的辅助手段,无法替代胃镜的 “火眼金睛”。

胃镜可以像 “放大镜” 一样观察胃黏膜的每一处细节 ,哪怕是几毫米的息肉、糜烂或溃疡,都能清晰呈现,还能镜下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精准判断是否癌变。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