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380斤壮汉髋臼骨折,医生在脂肪“山”里找骨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2 22:30:00

“挺着急的,(车祸被)撞以后一直处于受伤状态,没办法治疗。”7月底,体重高达190公斤(BMI>56)的王先生遭遇车祸,导致左髋臼(骨盆的关键承重部位)严重骨折并脱位。他腹部和臀部堆积的厚厚脂肪层,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完全覆盖了受伤区域,让传统骨科手术几乎无从下手。辗转求医,多家医院望“脂”兴叹……王先生的康复之路似乎也被这厚厚的脂肪堵“死”了。

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切开厚厚的软组织,创伤大,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极高。而骨盆深处结构复杂,布满重要血管、神经和脏器,在如此厚的脂肪层下操作,不仅暴露困难,术后感染、脂肪液化坏死的风险也极高。束手无策之际,王先生被推荐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逸夫医院骨科秦晓东主任医师这里。近年来,秦主任在国际率先探索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这或许正是解决王先生难题的“关键钥匙”。

髋臼藏在身体深处,形状不规则,髋臼骨折本就是所有骨折当中最难、最复杂的,也是风险最高的创伤手术。经秦晓东主任团队仔细评估,王先生的髋臼还是更为复杂的T型骨折,前后都需要复位固定。“更棘手的问题是,患者过于肥胖,常规的手术入路根本无法解决骨折切开复位的问题。所以是‘难上加难’。”秦晓东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考虑到患者臀部脂肪相对腹部稍薄,秦晓东主任便决定先尝试后路开放手术,成功复位了脱位的关节,并固定了后柱和后壁的骨折块。术中测量,即使“较薄”的臀部脂肪也厚达8厘米!然而,当试图评估前方骨折时,厚厚的腹壁脂肪让术中透视完全“失效”,无法看清复位情况。只能关闭后路,术后进行CT检查。

术后CT检查显示,前方的骨折虽有所改善,但仍未达到理想复位,影响了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必须进行前路手术。面对王先生腹部那堵令人望而生畏的“脂肪墙”,无论如何暴露也见不到骨头,秦晓东主任当机立断,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其实这个手术在国际上都鲜有类似的报道,我们也是在探索中前行。我们还特地请了减重手术的专家、泌尿外科的专家来协作完成手术。”

为一位极度肥胖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从搬运、麻醉到手术操作、术后复苏,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骨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深入讨论,为王先生量身定制了周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在全腹腔镜下进行:医生在脐下开一个小口建立通道,进入腹膜外间隙,置入预塑型的接骨板。随后通过几个仅有1-5厘米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镜头和操作器械,建立气腹。在清晰的腹腔镜视野下,医生安全地分离组织,逐步暴露深藏的骨折部位。最终,成功在镜下复位骨折并用钢板螺钉牢固固定。“手术进行了10个小时,前期建立腹腔镜的手术通道就花了2个小时,中间又碰到一堆血管,打钉连400mm的克氏针都不够长。过程是曲折但顺利!”秦晓东主任回忆说。

医院麻醉科团队也是第一次接触如此超体重患者,面对椎管内麻醉、人工气道建立、血管穿刺、机械通气等难题,首次尝试都能顺利成功闯关,先后短期内两次提供手术安全保障,麻醉过程平稳,促进了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复查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也即将准备出院。

这个成功案例,标志着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逸夫医院在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秦晓东主任率先尝试的腹腔镜骨折复位技术,为像王先生这样重度肥胖、传统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延伸阅读:腹腔镜技术修复骨盆髋臼骨折有何独特优势?

1、创伤极小,恢复快。几个“钥匙孔”般的小切口代替了传统的大切口,极大减轻了手术创伤,术后疼痛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2、视野清晰,操作精准。高清腹腔镜可将深部结构放大,提供开阔清晰的视野,医生操作更精准,尤其利于在复杂解剖区域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3、出血更少。腹腔镜只需有限剥离骨折部位,保护了滋养血管。高清视野下可精确止血,加上气腹压力本身也有压迫止血作用,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

4、对肥胖患者优势突出。无需为了显露伤口而强行牵拉厚厚的脂肪层或延长切口,完美克服了传统手术在肥胖患者中“显露难”的核心痛点。

5、双侧骨折显露更优。对于累及双侧的骨盆髋臼骨折,腹腔镜技术无需增加额外的大切口,即可完成双侧操作。

通讯员 李昊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