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重建 + 淋巴消肿 + 腹部塑形,镇江一院DIEP 手术让乳腺癌“90后”患者重拾完整与自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7 19:34:00
扬子晚报网9月17日讯(通讯员 朱研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一年多前,镇江“90后”李女士(化名)因罹患乳腺癌,做了左侧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了整个乳房。术后恢复良好,但每当看到镜中的自己,那份缺失的遗憾总是让她难以释怀。
近日,在综合了李女士的各项检查结果和她的个人诉求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镇江康复医院)为她量身定制并成功实施了“乳房外科天花板”手术——左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自体组织乳房重建联合淋巴结移植术,让李女士不仅重获“有血有肉”的自然乳房。同时,解决了其因淋巴结清扫导致的上肢水肿问题,实现了功能与美观的双重康复。
院方介绍,时间回到2023年11月,当时33岁的李女士不幸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接受了左乳房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病理显示为浸润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随后她经历了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虽然治疗后恢复良好,但乳房缺失和术后并发症却给她带来了巨大困扰。李女士不仅承受着身体形象的改变,还面临着左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问题:手臂周长比右侧粗约3厘米,常感胀痛和紧绷,这些变化让年轻的她难以接受。
在了解到李女士强烈的重建需求后,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莹莹教授的指导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房外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并实施了左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重建手术——将患者腹部多余的皮肤和脂肪组织移植到胸部,再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精细吻合。这一手术因技术含量高、手术复杂,在业内被誉为“乳房外科手术的天花板”,是乳房整形重建术中的巅峰之作。
“接诊后,面对李女士强烈的意愿,我们首先对李女士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CTA血管造影确认其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条件良好,腹部有足够脂肪容量,且癌症无复发转移迹象,身体状况能耐受长时间手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钱超介绍,这些都是开展此项手术的关键前提。
钱超介绍,DIEP乳房重建术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用自身组织修补较大的皮肤缺损,且对腹部肌肉损伤极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腹壁结构”——从患者下腹部切取带有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的皮肤和脂肪组织,根据健侧乳房的大小、形态进行精准塑形后,移植到乳房缺损处,再通过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让重建的乳房获得稳定血液供应,实现“有血有肉”的自然效果。
“针对李女士的淋巴水肿,我们在手术中联合了‘淋巴结移植术’。”钱超解释,团队延伸皮瓣切取范围,带上腹股沟淋巴结并移植至腋窝,也就是说将连着血管蒂的淋巴结移植至腋窝,重建上肢受损伤的淋巴系统,“这相当于为堵塞的‘淋巴通道’重新开辟新通路”。同时,腹部组织切除后,剩余皮肤被横向拉合缝合,还能实现腹壁整形、收腰瘦身的效果,“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乳房重建、淋巴水肿、腹部塑形三大问题,可谓‘一箭三雕’”。
术后,李女士恢复良好,其手臂水肿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一周患肢周长减少了2厘米,紧绷感消失。同时,新塑造的乳房手感柔软、形态自然。重建手术不仅恢复了她的身体完整性和自信心,还解决了淋巴水肿的功能性问题,极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治愈癌症”到“重建生活”,医疗进步正在提升“生命质量”。“乳房重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乳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肖秀娣表示,乳房重建不仅是外观修复,更能帮助患者重建心理自信,减少术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团队已经独立开展假体、自体重建多年,包括腔镜下重建术,让更多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在战胜癌症后能重新拥抱完整生活。”肖秀娣说。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