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背上长“树桩”!镇江一医院3小时拿下3斤重的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9 11:55:00
“医生,我这个病能治吗?跑了好多家医院,都说没办法!”38岁的陈辉(化名)掀起上衣,露出背部巨大肿物时,镇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滨医院)从医近三十年、“见多识广”的邰宁正主任仍被惊得一时语塞!
切除的“树桩”
检查
“肿物如同从左腋下‘长’出的树桩,直径达15厘米,表面密布的血管,着实有些触目惊心。”9月19日,邰宁正介绍。而据陈辉自述,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疙瘩,哪知道短短一年时间,竟像吹气球一般急剧增大,变成如今这般模样,不仅让他身形异于常人,造成了诸多不便,心理上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肿物疯长随时可能撑破!求医屡遭婉拒
一年前,陈辉无意中摸到自己左侧背部有一个小小的疙瘩,因为不痛不痒,便没有在意。然而这枚不起眼的小疙瘩却在逐渐生长,尤其是近三个月,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迅速演变成一个“大肉球”。陈辉睡觉都不敢轻易翻身,生怕碰到肿物引起不适,外出时还要忍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泳池、浴室更是不敢踏足的 “禁区”。
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陈辉陆续跑了多家医院,可得到的答案却如出一辙:“肿瘤太大了,治疗风险高,手术时容易大出血,创面缺损也不好修复,你还是去其他医院看看吧。”
一次次遭拒,陈辉内心的希望一点点被磨灭,听说江大附院烧伤整形科邰主任在复杂肿物治疗上经验丰富,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就诊。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邰主任发现该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但巨大的体积和近期的疯狂生长,让邰主任立刻绷紧了神经——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肿物。
由于体表的瘤体还在快速增生,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手术干预,极有可能危及生命。邰主任团队讨论病情后,决定在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尽快实施手术。
“树桩”重3斤
“树桩”
背上长“树桩”
3小时拿下3斤重肿瘤!出血不到200毫升
将陈辉收治入院后,邰主任立即安排了增强 CT 检查,提示这是一个类椭圆形的巨大低密度占位,内部还有血管影走行,情况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9月5日,邰主任带领团队为陈辉实施“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检查+皮瓣转移术”。术中的挑战远超预期,肿瘤没有明显包膜,与周围的肌肉、组织粘连得异常紧密,血供也非常丰富。团队须小心翼翼地在背阔肌深层进行分离,离断结扎部分肌肉组织,最终将肿物完整切除。
切下的组织被立即送往病理科进行快速冰冻检查,结果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不排除肉瘤的可能。 这意味着,这个不痛不痒的“大家伙”,极可能是一个恶性肿瘤!
明确肿瘤性质后,手术进入第二个关键阶段:修复巨大的组织缺损。肿瘤切除后,在陈辉背上留下了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深坑般的创面。
邰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整形外科技术,先将游离的肌肉组织覆盖创面基底,随后精巧地整合周围的皮瓣,像拼图一样,将这块巨大的缺损严丝合缝地覆盖起来。最终用皮肤钉合闭伤口,并放置引流,手术顺利完成。
3小时拿下3斤重肿瘤,术中出血不足200毫升,把一场 “高难度”手术做成了 “高质量”手术!
目前,陈辉正在康复治疗中。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标本腹侧、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下方切缘阴性,背侧切缘真皮深层见少量肿瘤细胞,这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身上长疙瘩要不要管?掌握四个关键点
从不痛不痒的小疙瘩到恶性的巨大肿瘤,陈辉的病例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有些身体的 “小异常” 往往潜藏着危险信号,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肿块、结节,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或误判。为此,邰主任给出了 4 点关键提醒,帮大家避开认知误区,及时识别风险。
01,勿以“瘤”小而不为。身体任何部位出现新发的、无痛性的肿块、结节,都应保持警惕,尤其是位于皮下、肌肉层的实体性肿物。
02,“疯狂生长”是危险信号。如果一个肿块在短时间内(如数月内)体积明显、迅速增大,必须立即就医,查明原因。
03,不要迷信“活动度”。很多人以为活动度好的肿块就是良性的,但事实上,很多软组织肉瘤早期活动度也可以很好,不能以此作为判断标准。
04,专业检查是关键。对于深层、巨大的肿物,B超是首选的初步筛查手段,而增强CT或MRI(磁共振) 是评估其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的“金标准”,能为手术方案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