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挺起脊梁”回家过节!第四批“脊梁工程”的青海娃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成功治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3 16:09:00

“感谢“脊梁工程“、感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殷国勇教授团队,感谢江苏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指挥部、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让我能在节前,做完手术、挺直背回青海和家人团聚!今年3月,我5岁的小弟弟朗杰(化名)也是在这接受了“脊柱侧弯”手术,健健康康地回到了幼儿园!”9月30日, “脊梁工程”第四批的患者江措(化名)和白玛(化名)以及家人们在出院前夕,满怀着感激之情,将一条条哈达献给了为他们成功手术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骨科殷国勇教授、护士长贾艳和主治医师黄振飞、还有前来看望他们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院长乔莉,感谢江苏医护人员们的精心救治和照顾。

 出院前夕,江措和白玛向殷国勇教授(右三)、乔莉院长(左二)等医护人员献哈达

“健身达人”江措:想不到健身不但不能缓解疾病反添手术难度

江措(化名)今年19岁,是一名高中生。说起来,江措一家与省人医还颇有渊源。江措的叔叔是第三批脊梁工程中“小朗杰(化名)”的舅舅,在陪同小朗杰来宁顺利手术后,叔叔意外得知了江措也身患“脊柱侧弯”,就主动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希望能陪着19岁的侄子江措主再次到南京,给同样饱受病痛折磨的江措进行矫形手术。

“第一次看到江措的时候我也很惊讶。小伙子一看就是经常锻炼的人,胸大肌和肱二头肌肌肉力量很强。但是他不知道,健身不仅不能改善脊柱侧弯,甚至由于发力不当更容易受伤和加重畸形。”原来,江措 4 岁时就发现有脊柱异常,可家里没意识到严重性也没有及时就医,上初中后他觉得体态不好看,便开始健身,想靠锻炼肌肉来“撑直”后背。

 殷国勇教授手术前查房,为江措查体

入院后江措的检查显示,他的后背驼得非常厉害,脊柱后凸达90 度,背上就像“顶”了座小山;同时,侧弯 60 度,身体还是歪的,肩膀一高一低。如果再继续发展,可能会压迫心肺。且江措脊柱侧弯的始发点在第2-3胸椎处,这里是心脏、肺部区域,血管神经丰富,手术风险极高。“更棘手的是,江措19岁了,骨骼基本定型,加上锻炼后,身体的阻力很大,手术中需要把弯掉的脊柱一点点‘掰’回来,还要避免伤到心脏、肺、神经、血管……手术难度比之前孩子们的手术难度大多了。”殷国勇教授表示。

为此骨科团队联合麻醉与围术期科、康复医学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为其定制了精细的手术方案。在骨科机器人的精准实施下,殷国勇教授团队为其进行了5 个多小时手术。术后,江措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问:“还能回家过节么?” 当医生告诉他,“能回家过节,而且还能再长高、更帅气”时,他忍不住笑了:“以前家里聚会我总缩着肩膀、穿厚衣服,今年终于能昂首挺胸,跟大家碰杯了!”

14岁的白玛术后高兴地表示:我比小姨还要高了

小患者白玛(化名)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此前因为脊柱侧弯的原因,她一直不愿意参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初次见医护人员的她也十分腼腆。据白玛的小姨介绍,白玛8岁那年,吃东西卡住了家人拍背急救时,意外发现她肩胛骨一边高一边低,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脊柱“歪了”。后来家人带她在当地就医也买了矫正器具,但因为器具不合身,反复摩擦后背,不仅疼还留下两道深色疤痕。

今年9月,玉树州开展“脊梁工程”筛查活动时,白玛的小姨第一时间带着她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驻扎的玉树八一医院,“听说能去南京治病,而且这边医疗水平高,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来到医院后,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殷国勇教授团队也为白玛定制了精细的手术方案。“她的脊椎侧弯手术难度相比江措好一些,我们也为她采用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方案,精准的将根椎弓根螺钉置入到孩子体内,将弯曲的部分通过术中的调整,最大限度”掰直“减少手术给孩子带来的创伤,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康复专家为两位患者量身定制了康复治疗器具,在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料下,白玛术后第三天,便戴上器具下床行走了。小白玛俏皮地对小姨说到:“小姨,你看咱两以前一样高,现在我比你高了。”

义诊筛查送医到牧民身边:让更多脊柱侧弯的孩子早发现、早治疗

为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效能,让脊柱侧弯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今年9月上旬,在江苏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指挥部、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的总协调下,经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乔莉院长协助联系,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殷国勇教授团队的黄振飞、王振两位医生,专程前往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克服高原反应,跑遍当地六个县城,翻越海拔 4500 米的垭口,把义诊点设在牧民“家门口”,方便当地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黄振飞、王振医生前往青海省多个县、区筛查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黄振飞、王振医生前往青海省多个县、区筛查患者

义诊现场,多位之前来宁接受过手术的孩子也专程来复诊。卓玛(化名)的母亲激动地表示:“黄医生,王医生,谢谢你们!请代我们谢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殷国勇主任和各位医生、护士!卓玛在手术之前后背像是有座小山,你看她现在不仅站直了,个子还长了快10厘米,现在孩子已经背着新书包回学校上课了!”央金(化名)的阿爸也感慨到:“孩子现在能上学,还能帮我喂牛羊,以前想都不敢想!”大家都难掩激动之情,纷纷向黄振飞、王振以及当地工作人员敬献哈达。每条哈达都承载着牧民家庭最淳朴的感激,也见证了苏青两地心手相连的深情。

 此前来宁手术的“脊梁工程”的患者们在青海的筛查点复诊并为医护人员送上哈达

从治病到防病:通过“扶智”把脊柱侧弯的防治关口前移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乔莉院长看望了本次手术的两位藏族患者,她告诉记者,“当地还有很多百姓对疾病缺乏基本认知,有不少像“江措”这样因不了解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因此,我们后续还要不断普及健康知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逐步养成“主动健康”的习惯。“

对此,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殷国勇教授也表示,“目前,我们已在青海开展脊柱侧弯筛查555人次,在南京先后为4批次15位患者实施手术,最小的5岁,最大的患者21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一起,把脊柱侧弯的防治关口前移,一方面为现有的患者做好治疗,另一方面推动优生优育科普,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助力更多的患者挺起脊梁、走向光明的未来。”

通讯员 吴倪娜 许麟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