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健康吃月饼的方法,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

2025-10-05 08:35:00

中秋节自古就是中国人的“团圆”之日。自宋代《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民间以月饼相遗”起,拜月、分饼、饮酒、啖果的仪式便沿着味觉DNA代代相传。一块圆饼,被切成扇形,象征“天上月圆,人间团聚”;一杯桂花酿,把秋收的甜蜜封存在舌尖。时至今日,我们仍会在月圆的十五夜摆一张小桌,把月饼切成数瓣,先敬月、再敬亲……

延续千年的仪式感,每一口都是“但愿人长久”的注脚。但面对高糖、高脂的“节日能量三巨头”——月饼、家宴、坚果,我们该如何在“团圆”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带您科学拆解月饼的营养成分,健康过中秋。

一、传统饮食习俗

1.能量密度高:一块约100克的蛋黄莲蓉月饼,能量高达420千卡,相当于4碗米饭(1碗米饭约100克)。

2.糖脂双高:月饼皮由精制碳水制成,馅料则多为高糖+高脂肪组合的糖油混合物,极易造成血糖波动与血脂负担。

3.夜宵化进食:赏月往往不会太早,吃完就睡,能量很难消耗掉,大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二、月饼“家谱”大起底:

谁最“胖”

月饼是以谷物粉、油脂等为原料制成饼皮,包裹馅料,主要在中秋节食用的传统节日糕点。

根据《月饼质量通则GB/T 19855-2023》,月饼可按加工工艺分为:烘烤、油炸、蒸煮、熟粉;按地方派式分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晋式、琼式、台式、哈式等。

不同类型的月饼因做法不同,营养价值差异也很大,以下是常见几种月饼的营养对比(每100克),仅供参考:

数据结合《GB/T 19855-2023》理化指标与市售产品营养标签综合估算

三、时令美食健康吃

1.月饼虽小,不可贪吃

以一般的广式月饼为例,一块月饼可分为4-6小块,一家人分食,既可满足大家多口味的品尝,又能减少整体的摄入量。如果一口气吃这种不同口味的几块月饼,油、糖、能量的摄入可能很容易超标。所以,建议将月饼作为餐后甜品则十分应景,浅尝就好,当然,当餐的其他食量也要相应减少些。

2.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认清“无糖”月饼的“真面目”

无论平时还是过节,膳食原则都需遵守。对糖和能量“需求较少”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月饼就是一个“不友好”的食物。即使是“无糖”月饼也需警惕。

其实“无糖月饼”只是不含添加糖(如蔗糖),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会用低能量的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非糖类甜味剂来替代蔗糖,但是,月饼中的莲子、豆类、果仁里的淀粉,水果中的糖分以及制作月饼皮的面粉等,食用后在体内都能转化为糖。而且在月饼的制作过程中,为了让月饼口感更好,在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大量的油脂。

所以,糖尿病患者吃月饼一定要少吃,在食用时可切成小块,品尝即可,同时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进食量。

3.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肝胆疾病患者,月饼种类应慎选

市面上的月饼品种越来越丰富,口感和品相兼备,但都有共同的特点:脂肪含量高!因此,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月饼时一定要慎重,少吃的同时,借助月饼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低的月饼,肉馅、蛋黄馅等脂肪含量高的月饼尽量少吃,以免诱发或加重疾病。

4.一老一小也得谨慎吃月饼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够健全,高糖、高脂肪的月饼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应少吃;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所减弱,月饼吃多了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因此也不宜多吃。

5.有食物过敏史者吃月饼要谨慎

月饼馅的食材种类往往比较复杂,有食物过敏史的人,在吃月饼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营养成分表,避免误食引起过敏的食物。

6.食物多样,蔬菜水果不可少

中秋团圆,餐桌上琳琅满目,少不了鸡鸭、瘦肉、鱼虾类,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同时,记得要搭配一些新鲜的蔬菜、菌菇类,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餐后分享月饼的同时,可适量进食一点新鲜的时令水果,搭配一壶清茶,调节口味和解腻。

月饼是中秋的“仪式感”,即使拥有“高油高糖”的光环,只要“慧”吃,就可以吃得安心,赏得开心,祝大家节日人团圆,腰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