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健康课|2.7亿人被高血压盯上!中医大咖教你用“淡静松动眠”控血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07 18:20:00
血压像坐过山车,总让你心惊胆战?作为“沉默的杀手”,高血压正悄无声息地损伤你的心脑血管。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本期《大咖健康课》特邀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岐黄学者、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为大家深度解读中医药如何精准干预高血压。“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疗效确切,但根本在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牢记淡、静、松、动、眠。”
专家名片:
方祝元,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岐黄学者”、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系疾病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有深入的研究。
2.7亿人被高血压“盯上”
这些危险信号别忽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成人(30-79岁)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9%,意味着大约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已达2.715亿。
“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很多人患病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不少人直到突发中风、心梗,才发觉自己早已被高血压‘盯上’。”方祝元教授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吸烟或超重的人群,即便没有出现不适,也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
从医学定义来看,在诊室测量时,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方祝元教授表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在中医体系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这并不代表中医对其没有认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著名医家朱丹溪也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的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发眩晕的重要原因。结合临床实践,中医认为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主要可概括为“风、火、痰、瘀、虚”五种。
方祝元教授强调,长期高血压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在持续高压的冲击下,血管会逐渐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累及全身重要器官:它可能导致心肌肥厚,最终诱发心力衰竭;会引起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风险;还会损伤肾小球,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就连视网膜上的细小血管也难逃其害,一旦引发视网膜病变,可能从视力模糊逐渐发展至失明。
非药物治疗+中医干预
控制血压更有效
研究显示,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直接翻倍。但若能将血压控制达标,中风风险可降低40%,心衰风险降低50%。
中医药能降血压吗?在吃降压药已经血压达标的情况下,还需要中医药的干预吗?方祝元教授解释,目前许多中医方药、预防措施的降压效果还缺少实验证据的支撑,还有许多领域需要去探索,但从实际临床效果来看,中医药降血压效果是肯定的,中医药可以贯穿高血压疾病管理的全程,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变防衰,同时也要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综合来防治。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合理使用中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用量,达到辅助降血压的效果,同时还能预防靶器官的损伤,这都是中医药的特色。
他提到,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在江苏十大国医名师唐蜀华教授学术经验指导下,研发院内制剂——潜阳育阴颗粒,经过十几年临床运用研究,就证实具有辅助降压的良好效果,再加上饮食、运动、情绪综合防治,不少病人可减少西药的量或基本不服用西药。
方祝元教授表示,高血压患者需要综合防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并举,其中非药物治疗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需要终身坚持。“有一部分患者通过科学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调整,确实有不吃降压药就能把血压稳住的可能,而即使已经确诊高血压,离不了药物,从当下开始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患者仍然是受益的。”
从吃睡动到情绪管理
五字诀教你科学控血压
如何进行非药物治疗,如何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方祝元教授提醒大家要牢记五个字:淡、静、松、动、眠。
淡:建议普通人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盐水鸭、咸鸭蛋等一些腌制类的菜,含盐量很高,偶尔吃吃没关系,不建议经常食用。有研究显示,只要盐能够控制好,血压就能降10mmHg左右;有些早期的高血压患者,把盐控制好了,血压就能降下来,并不需要服用药物。
静:高血压有遗传因素,但并不是绝对的,其和个性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有关系。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高血压病人性格往往偏急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都可造成肝气内郁,郁久化火或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容易罹患高血压。自觉“暴脾气”的,应当“改一改性子”,学会释放怒气,排解郁闷,减少压力。
松:长期处在紧张的情绪里,血压也容易升高。有的患者追几步公交车,情绪稍稍紧张一下,血压立马就高了,这都说明了情绪与血压的关系。要获得平稳的血压,情绪一定要真正放松。他建议大家多到户外拥抱大自然,听听柔和的轻音乐、古典音乐。
身体要轻松,肥胖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体质指数小于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动:大量研究显示,如果运动能达到效果,血压也能降下8-10mmHg。方祝元教授告诉记者,科学研究发现,人体下肢通过小腿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流占全部回流至心脏血液的30%-40%,因此小腿也有“第二心脏”之称。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最简单的运动方法就是每天坚持快走,激活人体的“第二心脏”。
“男同志以10分钟走1公里的速度,每天走3-5公里,女同志以12-13分钟走1公里的速度,每天也走上3-5公里为宜。最好微微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另外,还需注意锻炼的时间,很多老年人喜欢早起锻炼,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太早出门锻炼容易受凉,最好的方法是“见太阳再出门”。
眠:睡眠对血压的控制也非常重要。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夜间和清晨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正常节律变化,血压的异常波动反过来会影响睡眼质量,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市民最好每天23:00之前要休息,中医认为23:00-次日1:00是一天当中阴中之阴,特别是冬天,寒中之阴,又最容易伤肾。
据了解,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病研究所于2018年成立,始终聚焦中医药全程防治高血压的临床和转化应用开展研究。研究所以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方祝元教授担任所长,团队成员59人,始终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全国名中医1名、国家岐黄学者1名、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1名,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1名。
研究团队牵头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0余项,江苏省中医高血压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临床研究项目3项课题资助;国家中管局课题、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中管局课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中医院高峰人才近20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近20项奖励,202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通讯员 章茂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