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产妇突发羊水栓塞命悬一线,多地多方多科联手救治获成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3 14:22:00

“一产妇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难以控制,出现失血性休克,情况非常危急,我们汇报省市卫生健康委,希望邀请您紧急前来指导抢救……”早上7点,江苏省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指导中心和质控中心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孕产妇诊疗中心主任于红主任医师刚到医院,就接到来自苏南一家医院妇产科主任的电话。中大医院快速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救治专班。紧接着,于红主任立即带领救治团队乘坐时间最早的上午8点高铁奔向救人之路……

分娩突发危情,羊水栓塞伴致命大出血

28岁的丽丽(化名)孕检一路绿灯,但在孕40周检查时,当地妇幼保健院发现丽丽羊水过多,建议尽快分娩。然而就在分娩过程中,丽丽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伴嘴唇及四肢皮肤青紫,监测显示血压快速下降,血氧饱和度持续走低,胎心减速至80次/分。当地医院医生考虑羊水栓塞,紧急进行剖宫产,顺利娩出一女婴。然而,更凶险的接踵而至,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障碍,持续出血难以控制。“当时她整个人都是肿的,已经没有了意识。我们在手术室外等着,就看着一袋袋血往里面送,我们一家人的心都是揪着的,不知道能不能闯过这一关。”丽丽爸爸回忆道。

于是,该产妇紧急转入当地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虽然进行了积极抢救,但仍然控制不住出血,此时丽丽已经出血12000余毫升,病人情况十分危急。“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或许有一线生机”,当地医院紧急向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处汇报并发出求助。江苏省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指导中心和质控中心主任于红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启动线上线下多学科协作应急响应机制,联合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陈荔主治医师组成抢救专班,一边线上实时指导,一边火速赶往当地医院,为后续救治争取了关键时间。

多学科协作,连夜转运与死神赛跑

抵达现场后,于红主任医师团队立即与当地医院医护人员汇合,开展联合病情评估。结合患者出血特点、生命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陈荔主治医师立即采用控制难治性产后出血最有效的微创手段——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精准止血。

术后即时监测显示,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失血性休克得到有效控制。但就在医护人员稍松一口气时,新的危机再次出现:由于长时间大出血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丽丽相继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障碍、心、肺、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再度陷入危重状态。

中大医院救治团队实时启动线上会诊,妇产科、介入与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医务处产安办等科室专家讨论后决定,建议患者立即转入中大医院。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团队同步远程待命,提前预留床位、调试设备,确保转运无缝衔接。当天凌晨2时,丽丽通过急救转运车紧急转入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精准救治显威力,多方联手创造生命奇迹

重症医学科李卿副主任医师介绍,产妇凌晨急诊入院再次启动介入栓塞止血术有效控制出血,后续进行多脏器支持精准诊治。经过精细治疗,丽丽的病情逐步平稳好转,入院第5天,呼吸功能趋于稳定,成功脱离机械通气。后续几天,患者肝功能与循环状态持续改善,可自主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入院第11天,丽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入产科普通病房,进行保肝、保肾、抗凝、利尿、优质蛋白质饮食等治疗。经过20多天的精心救治与护理,丽丽的各项检查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

出院当日,丽丽及家人特意定制了三面写有“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的锦旗,分别送到妇产科、重症医学科、介入与血管外科医护团队手中。“如果不是你们第一时间赶来,不是各个科室一起帮我,我真的撑不到现在。”丽丽含泪说道,锦旗上的烫金大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专业救治的认可,更是对多学科协作力量的由衷感谢。

警惕羊水栓塞,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于红主任介绍,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分娩并发症。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可导致母儿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结局,堪称产科“沉默的杀手”。

专家提醒,当产时及产后半小时内出现孕产妇出现憋气、呛咳、呼吸急促、心慌、胸痛、寒颤、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麻木、针刺样感觉、焦虑、烦躁、精神状态的改变及濒死感及胎心异常等前驱症状,要引起医护及孕产妇家属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快速反应紧急多学科救治非常关键。

羊水栓塞高危因素有高龄初产、经产妇、宫颈裂伤、羊水过多、多胎、前置胎盘、子宫收缩过强、急产、剖宫产等。于红主任建议,有异常孕产史及基础疾病等情况的高危孕产妇,一定要关口前移,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适龄女性,建议在孕前到权威综合性三甲医院咨询多学科专家。并且关注妊娠期及产后整个妊娠分娩全周期的母婴健康状态,出现问题快速反应紧急救治,适时转诊到救治能力强的综合医院,可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

通讯员 程倩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