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病 ▏HPV持续感染别慌!中医从脏腑入手祛湿,帮身体筑好“防御墙”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6 18:02:00
【开栏语】岐黄薪火传千年,辨证施治解沉疴。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于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中沉淀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专病专方与诊疗智慧。扬子晚报今推出《中医专病》系列栏目,甄选临床常见、患者关注度高的病症,邀请资深中医专家分享辨证思路、经典方剂、特色疗法,让中医专病诊疗的智慧触手可及。
首期关注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80%的女性在一生中都可能与HPV“不期而遇”。幸运的是,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多数时候能悄然将其清除,但一旦高危型HPV在体内“定植”,便可能引发宫颈病变,严重时甚至发展为宫颈癌。面对HPV感染,难道只能被动等待自愈?
HPV病毒检出率上升
两大年龄段成高峰
随着宫颈癌HPV与TCT联合筛查的普及,HPV病毒检出率显著提高。“当前临床检测出的HPV感染,以持续性感染为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任青玲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女性HPV持续性感染率约为10%,中国则达15%,其中20~25岁、40~45岁两个年龄段的女性是感染高发人群。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但间接接触如公共浴巾、马桶、门把手等间接接触也可能造成感染,但HPV对高温敏感,日常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需要澄清的是,除6和11型导致的尖锐湿疣属性病外,其他高危型HPV感染不直接等同于性病。”
宫颈癌是目前病因最明确的癌症之一,99%以上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相关。“这意味着只要有效管理HPV感染,就能大幅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任青玲主任强调,临床针对HPV感染,低危型感染以观察为主,高危型感染则需积极干预。
HPV感染属“带下病”
湿邪是核心病机
任青玲主任提到,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HPV病毒”这一概念,但HPV感染后患者出现的带下异常(如白带过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与中医“带下病”的范畴高度契合,尤其与“湿热下注”的证型相符。
“中医素有‘带下俱是湿症’的说法,HPV持续感染的根本病机正是湿邪。”任青玲主任解释,湿邪的产生又与肝郁、脾虚、肾虚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不同于西医直接“抗病毒”的思路,中医治疗的核心在于调理人体内环境,“通过恢复脏腑功能平衡,祛除体内湿气,来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控制疾病发展,这就是我们中医讲的治未病。”
目前临床上针对HPV病毒没有特效药。任青玲主任介绍,临床上所说的HPV“转阴”,并非指病毒彻底从体内消失,而是病毒数量显著减少、活性大幅降低,与人体形成“和平共处”的状态,不再具备发病的能力。“中医与西医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防治上各有优势,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实现1+1>2的效果,更全面地应对感染问题。”任青玲主任强调。
从古籍寻灵感,二十余年攻关
专利方剂破解难题
任青玲主任团队对HPV中医药治疗的探索,始于1998年。当时科室引进阴道镜技术后,团队发现很多HPV感染者仅仅被建议观察随访,就长期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焦虑本身会削弱免疫力,而当时临床又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患者的困境让我们决心探索新的治疗路径。”任主任回忆道。
她从古籍中获得灵感,注意到HPV感染与“湿邪”相关,而经典方剂二妙丸(苍术、黄柏)长于清利下焦湿热,于是尝试用于临床。初期单用二妙丸用于临床,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对低度病变或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仅约60%。她分析认为核心问题在于“祛邪力强而扶正不足”,于是团队开始优化组方。
团队逐步加入白术、薏仁等兼具祛湿与健脾扶正功效的药材,使疗效显著提升。面对宫颈锥切术后仍持续感染等复杂病例,团队又融入重楼、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经现代药理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历经十余年临床探索与大量数据积累,一个由苍术、黄柏、薏仁、白术、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重楼、陈皮八味药材组成的固定方剂最终成型。
该方剂于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后被研发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2021年正式获批应用于临床。“截至目前,已经有约1万人次使用该制剂,临床疗效稳定在70%到80%,为HPV感染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选择。”任青玲主任介绍,这款口服制剂还避免了阴道给药可能存在的操作不便、感染风险及黏膜损伤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七旬患者五年感染
中医药助其转阴
一位来自上海的71岁患者,HPV16型阳性持续五年之久,伴有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因宫颈萎缩无法进行锥切手术,子宫切除又面临较大风险。在辗转多家医院后,她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寻求中医药治疗。
“这位患者配合度极高。”任青玲主任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她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坚持每月从上海前来复诊。经过三个月的规范用药和三个月的停药观察后复查,这位年过七旬的患者HPV成功转阴。
“感染HPV绝不等于患病,”任青玲主任强调,“免疫系统的状态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约80%的感染可能是一过性的,强大的免疫力能在半年到两年内清除约90%的病毒。”任青玲主任强调,提升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和应对HPV感染的核心手段。她建议要保证作息规律,避免长期劳累熬夜,根据自身情况坚持适度有氧运动;增加膳食纤维、优质蛋白摄入,多食新鲜蔬果、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通过冥想、深呼吸、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长期压力;烟草和酒精会削弱免疫功能,建议戒烟限酒;注意防护,减少接触其他传染源,减轻免疫系统负担。
任青玲主任指出,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但超过46岁通常不再建议接种。“核心原则是尽早接种,能打几价打几价,九价疫苗为首选,其对宫颈癌的预防率可达90%以上。”不过她也提醒,疫苗无法覆盖所有HPV型别,且约10%-20%的接种者可能因免疫应答不足而感染,即便已经感染某一型别,接种疫苗仍然可以预防其他未感染的型别。“接种疫苗后还是需要定期进行规范的宫颈癌筛查,不可掉以轻心。”专家强调。
![]()
专家照片
专家名片:
任青玲,主任中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主任。擅长中医药防治生殖内分泌疾病(如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下生殖道疾病(如宫颈癌前病变、外阴白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视频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