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36年抗争,两次开胸心脏手术:第三次,他换瓣只开了一扇6厘米的“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1 18:06:00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为一例68岁先后经历两次心脏手术的患者完成了微创切口下的二尖瓣联合三尖瓣置换手术。

陆先生出院前,与手术团队合影并献上锦旗

“医生,我还能再做一次手术吗?”

今年68岁的陆先生(化名)在门诊露出了身体上的疤痕,在他的左胸和前胸分别有一条斜行和竖直的疤痕。这两道疤痕,记录着他与风湿性心脏病三十六年的抗争——1989年二尖瓣成形术,2000年二尖瓣置换术。如今置换的二尖瓣再次出现狭窄伴关闭不全,同时三尖瓣也显示重度关闭不全,陆先生再次出现胸闷伴下肢水肿的症状。他即将面临着人生第三次心脏手术。

辗转多家医院,陆先生选择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李芝主任医师门诊就诊。“医生,我还能再做一次手术吗?”在门诊,陆先生凝望着医生,眼里满载着最后的期待。

不可否认的是,对心脏外科医生而言,三次手术意味着巨大挑战。“传统心脏手术需切开胸骨,首次手术后形成的组织粘连,会导致后续手术如履薄冰.分离粘连不仅耗时,更可能伤及心脏大血管,危及生命。这也是许多患者和医生面对三次手术望而却步的原因。”李芝主任医师说。

破局之道:右侧小切口的微创智慧

接诊的李芝主任医师团队对陆先生的病情做了充分的评估,决定采用右侧胸部小切口的微创技术完成二尖瓣再次置换及三尖瓣手术。术前评估时陆先生还检查出冠心病并先完成了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因此陆先生在接受了冠脉介入手术后,经过一周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调养,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

李芝主任医师手术中

手术由李芝主任医师主刀,刘欢主治医师配合,经右胸小切口完成了原二尖瓣机械瓣拆除,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手术全程仅耗时4小时,术后第2天即从监护病区转回了普通病房,现已康复出院。

李芝主任医师表示,传统的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通常会采用胸骨正中手术切口。第一次开胸手术后,因为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使胸骨后、心包、血管、心脏等组织间形成粘连。二次手术时如果仍采用正中手术切口,需要小心分离粘连组织,不仅耗时耗力,一旦损伤到重要结构可能导致心脏或大血管破裂风险,危及生命。

“这使得二次心脏瓣膜手术往往成为创伤大、风险高的心脏手术类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也会是一场硬仗。”李芝主任医师介绍,微创心脏瓣膜手术通常采用右侧肋间小切口进入手术区域,可以避免重新锯开胸骨和分离粘连,明显减轻手术对于胸壁及心脏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更快,胸部切口感染风险大大降低,可更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尤其对于经历多次手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传统开胸大创伤手术的患者,微创技术给予了他们更优的选择。不过二次心脏瓣膜手术对于微创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实施,具体的手术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粘连程度及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后决定。”李芝主任医师说。

通讯员 刘欢 陈晓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