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建筑类人才瓶颈:金陵科技学院创新“五位一体、五力融通”能力培养体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2 11:15:00
当前,建筑产业正经历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深度转型,这场变革不仅重塑行业生态,更对行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行业趋势,立足建筑学江苏省“卓工2.0”专业建设优势,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预期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深度解析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建筑产业变革下的人才能力结构,将行业需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估的能力指标体系,创造性提出“人本”型能力图谱,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五力融通”建筑类一流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满足建筑行业多元化需求的建筑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迭代升级,为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理念革新:从行业需求到“人本”能力图谱的科学建构
在建筑产业变革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学院以OBE理念为指导,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与建筑行业特质深度融合,系统梳理出建筑与规划专门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维度及其构成要素,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本”型能力图谱。这一图谱打破传统学科边界,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逻辑,将行企需求转化为可量化的能力指标体系,其中,以“动脑、用眼、张嘴、上手、迈腿”五体功能为物理基础,映射“探究思辨、阅读观察、交流表达、实务实操、踏勘考察”五维职业能力,形成身体机能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模型。这种将抽象能力具象化、将行业需求指标化的创新建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精准的“能力坐标系”。
体系重构:三维度构建人才培养的创新生态
-----精准定位:锚定国家战略的培养目标迭代
聚焦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战略领域,学院重塑“需求导向、德能共育、知行合一、开放创新”的培养理念,依据能力图谱,确立“高素质、实基础、强实践、善创新、宽视野”的新时代目标。以建筑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将能力图谱细化为“能力类型—能力指标—能力标准”三阶能力谱系,首次构建建筑类一流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分类标准与评价体系,推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跃升与迭代。
----模式创新:五维能力融合的培养体系建构
以“学生中心”为核心理念,学院深度解构人体功能与专业能力的映射关系,探明“动脑”培养“探究思辨”能力,“用眼”强化“阅读观察”能力,“张嘴”提升“交流表达”能力,“上手” 锤炼“实务实操”能力,“迈腿”培养“”踏勘考察”能力,五维能力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等路径实现融通发展。“五位一体,五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图谱,实现了人才培养“理论—实践—创新”螺旋上升的闭环。
----评价革新:动态反馈的质量保障机制
突破传统评价模式,学院以能力图谱为纲,系统性整合了教育教学过程与考核评价,进而设计了“思辨、观察、表达、实务、踏勘”五维能力考察与“过程、表现、结果、综合”四维评价的关系矩阵表,形成“能力达成-教学改进”闭环。同时,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动态跟踪和科学评估,动态反馈教学成效,革新传统评价模式,保障培养目标达成与持续优化。
实践成效:教育创新驱动行业发展的标杆效应
----学科专业建设实现跨越式突破
“五位一体,五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学连续3轮获批为省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获批省“卓工2.0”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成国家“金课”1门、省级7门,省级教材4部,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获评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团队3个,单篇奖11项;江苏省“大创”项目年均12项;学科竞赛获奖年均170人次;授权专利131项(含发明7项),发表论文36篇。学生创办各类企业34家,南京广厦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南京昱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年产值达数千万元。
----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认可
跟踪调查数据显示,5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管理骨干,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8%,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体系已在南京周边多所高校推广应用,相关经验被中江网、新华网、扬子晚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建筑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典范。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创新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五力融通”建筑类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回应了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更探索出一条从行业需求到教育供给的精准转化路径,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更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高校智慧与实践方案。
刘志峰 马颖忆 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