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南信大师生一起破解“天空暗号”,看云识天气,出门不再被雨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2 15:57:00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到底是不是真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可以作为出行依据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生共同推出“天空暗号破译指南”,教你观云识天,一起读懂生活中的“气象教材”。
记者了解到,为了拍好这组照片,南信大师生在学校各处“蹲点”了整整一年。“拍摄天空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步了解大气科学,感受气象魅力的学习过程。”南信大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汤家琪是“天空暗号”系列照片的摄影者之一,汤家琪学的专业虽然是计算机,但在学校浓郁的气象氛围中逐渐喜欢上了“观云识天”。“能够用一整年的时间,和小伙伴们合力记录下‘天空的暗号’,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相当难忘的经历。希望这组照片能够成为同学们的‘出行向导’,能够带动更多人来主动了解天空,感受大自然的美。”
【常见的云朵“家族”】
积云:白白胖胖的“棉花糖”
![]()
积云是低云族的一员,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抬头最常见到的就是它。它底部平坦,顶部凸起
呈现诸如蓝鲸、兔子等形状。
不同种类的积云也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若状如棉花矮小扁平,则将持续放晴;若状如花椰菜且垂直发展,一旦“长高”便可能带来降水;若状如城堡庞大高耸且浓密灰暗,则极易演变为积雨云带来狂风暴雨。
所以,积云变高变厚是在提醒你:阵雨已经在路上,快快做准备!
卷云:羽毛状的“高空信使”
![]()
阳光明媚时,天上的几缕薄薄白丝就是卷云。卷云属于高云族,由冰晶组成,带着长“拖尾”,被风塑造成羽毛、钩子、马尾等形态。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其实,卷云本身不带来降水,而是天气系统演变的“信号”。所以,当看见卷云系统地侵入天空并持续发展时,它很可能是在告诉你,未来的天气可能将要发生变化啦!
高积云:“鱼鳞天”本尊
![]()
高积云属于中云族,像鱼鳞片或水波纹排列在空中。出现时天气往往稳定而温和,但天空“起鳞”常意味着天气变化。
若云块较薄,颜色偏白,排列整齐,边缘清晰,那么未来一两天内将继续保持晴朗或多云;若云层变厚,颜色变深,云块间融合形成堡状或絮状高积云,则预示着雷雨即将到来。所以,请读懂高积云想告诉你,“好天气仍将继续”还是“暴雨将至快收衣”。
【天空中的的光学现象】
彩虹:雨后天晴的“彩色信号
![]()
雨歇风住,天边架起彩虹。其形成需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日照、观测者背对太阳。空中存在大量球形水滴,当太阳光以特定角度射入水滴时,会发生一次反射、两次折射,由于水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差异,复合白光被分解为可见光谱,形成以反日点为中心的彩色圆弧。这标志着局地性降水的结束,云雨已过,阳光重现。
霞:晨曦黄昏的“天空诗”
![]()
霞是天空写在晨曦与黄昏的隽永诗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古老的谚语里,藏着天空的浪漫逻辑。在日出日落时分,阳光斜射路径更长,蓝紫光被大量散射,使得红橙光成为主导。朝霞表明天气系统可能东移带来降水,晚霞则预示晴好天气将持续。
晕:日月周围的“冰晶光环”
![]()
晕是卷层云中存在的大量六角柱状冰晶对光进行折射的结果。由于色散效应,晕的内侧呈淡红色,外侧为淡蓝色。当观察到太阳或月亮被晕圈环绕,这预示着中高层湿度增加,晴好天气可能暂告一段落,未来12-24小时内可能形成降水。
【天气预测小技巧】
1.看积云演变
利用积云发展预判对流天气:淡积云向浓积云乃至积雨云的演变是大气不稳定的直观标志,当云体出现剧烈垂直发展、云顶冰晶化时,表明底层暖湿气流与上层干冷空气对流强烈。在炎炎夏日,一旦午后观测到积云迅猛发展,就需警惕未来2-6小时内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
2.追卷云序列
分析卷云序列判断天气系统演进:卷云的出现需结合其演变趋势进行研判,若卷云从特定方向持续涌入,并逐步加密、增厚,依次演变为卷层云、高层云,构成了典型的锋面云系序列,这意味着:暖锋或低压系统正在逼近,也预示着未来24-36小时内将会出现系统性降水。
3.辨霞光组合
综合研判霞光的天气指示意义:霞光的预测价值需结合气象要素进行多维验证,要更有把握地预测持续的晴好天气。理想的条件是看到一组“组合信号”,绚丽的晚霞、明显下降的湿度
以及风向转为西北风,当这些信号同时出现,通常意味着干燥凉爽的气团接手了天气舞台,预示着晴朗天气将会持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图片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