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发展,南工大iGEM战队在全球赛事中摘获双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6 20:00:00
近日,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NJTech-China、NJTECH-CHINA-A两支队伍聚焦友好环境、绿色发展,在与全球400余支高校代表队的角逐中表现优异,分别斩获全球金奖,在世界竞技舞台彰显了聚力创新的实力和团结协作的风采。
“智能细胞工厂”实现“一菌双产”
聚酰胺54即PA54(俗称“尼龙54”)作为聚酰胺家族的新成员,是家族里的“环保优等生”,然而其原料须由“生物基尸胺”和“生物基琥珀酸”两种菌种生物合成,不仅流程复杂,需使用大量酸碱中和剂,还会产生废盐、二氧化碳等废弃物。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陈可泉教授团队指导的NJTech-China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在2025年iGEM竞赛中斩获全球金奖、最佳提升元件奖,并获得最佳生物制造项目提名。
![]()
指导老师冯娇副教授介绍,以前制造聚酰胺54得请“两个不同的微生物团队”干活,一个团队专门造尸胺,另一个专门造琥珀酸。“就像做饭,得去A厨房蒸馒头,再去B厨房炖排骨,流程长且复杂,且两者工作时还会浪费资源,产生没用的废弃物。”指导老师许晟副教授形象地补充道:“我们是把以前两个各自生产、浪费严重的作坊,变成了一个高效、自给自足,还能‘内部消化垃圾’的‘全能一体厨房’。”
团队队长朱楚宁同学介绍,NJTech-China团队是一支典型的跨学科队伍,师生来自生工、计算机、机械、艺术等学院。项目中,他们构建了“干实验”与“湿实验”双轨并行的研发策略,形成“设计-构建-验证-优化”的闭环,极大提升了研发的精准性与效率。
“为了打造智能细胞工厂,我们选用大肠杆菌NT1003作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了精巧的设计改造。”湿实验组(实验室里验证)组长鹿晨曦同学介绍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他们为菌株安装了“基因开关”,改造了关键酶、调控了辅因子,精准控制实现了“一菌双产”。
“一菌双产”破解传统工艺环保痛点。团队成功构建的利用葡萄糖同步生成尸胺与琥珀酸(聚酰胺54两种关键前体)的“智能细胞工厂”,不仅简化了传统生产流程,更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的酸碱自中和与原位二氧化碳固定,显著减少了中和剂使用量和废盐排放,真正实现了绿色、低碳制造。
新型抗菌敷料守护宠物健康
随着宠物饲养量持续增长,狗癣、猫癣等皮肤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目前通常采取抗生素疗法。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频现,治疗效果下降,形成“用药-耐药-再用药”的恶性循环。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凌教授团队指导的NJTECH-CHINA-A团队,为解决宠物临床抗生素耐药性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案。
![]()
“就像超级细菌的出现一样,宠物细菌对抗生素也在不断‘升级防御’。”江凌解释,他们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新型抗菌肽挖掘-经典抗菌肽优化-高效表达体系构建-功能性敷料整合”的全链条研究,设计实现宠物皮肤细菌感染的安全、高效治疗的宠物抗菌敷料,解决传统抗生素耐药性强、抗菌产品成本较高等行业痛点。
“抗菌肽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胞膜,进而使细菌裂解死亡。”团队指导教师孙杨介绍说,团队采用的“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的小分子肽,与传统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其可以通过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使其糖、蛋白质等内溶物外泄而导致死亡。“这好比精准打击,直接击穿细菌的‘城墙’,而细菌难以通过变异来应对这种物理性攻击,从而有效规避耐药性问题。”
据介绍,这支团队特别“混搭”,涵括了从食品、生工到计算机、机械等学院的师生,有人负责搞技术、有人负责做实验、有人负责对接需求,硬是把“实验室里的想法”变成了能帮助宠物的实用方案。
担任人类实践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组长的杨亦柠同学介绍,光有抗菌肽还不够,得方便宠物主人使用。团队又把抗菌肽负载于特殊水凝胶基质中,制成类似创可贴的敷料。“这种材料既能持续释放药物,又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能够较好地适应宠物皮肤,比传统药膏方便多了。”
记者了解到,iGEM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赛事,已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赛事以“用标准化生物元件设计人工生物系统”为核心,鼓励跨学科协作,结合生物实验、建模、设计等能力,解决环境、医疗、制造等现实问题,每年都受到《科学》《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的密切关注。
通讯员 杨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