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

南京大学周志华:国家的发展,让科研工作者赶上了好时候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1 13:38:00

中国科学院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南京大学副校长、计算机/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周志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3年出生的周志华,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南京大学就读。他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纯属偶然,当时人工智能还是冷门专业,周志华坐住了“冷板凳”,在这条路上潜心钻研了数十年。他坚信机器学习将是人工智能乃至计算机科学的未来,还利用机会推广介绍、在论坛上解释和回答问题,激励年轻学子加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近10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发展非常快,在一些领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上能看到许多中国学者身影。”周志华说,这样的变化,不仅因为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发展,让科研工作者赶上了好时候。

在人工智能核心的机器学习理论、模型与算法研究领域,周志华作出了系统性、原创性贡献,他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40年来首位来自欧美之外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多次受邀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做主旨报告。2023年,周志华当选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是1969年以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中国学者,为提升我国学界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科学研究攻坚克难,周志华在人才培养上也勇闯“无人区”。2018年,南京大学率先成立C9高校中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周志华担任了人工智能学院的首任院长,并主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

“和计算机专业相比,人工智能专业的本科生对数学要求更高、专业课程更全,但因为总学时是固定的,就必须减去一些课程。怎么做加法、怎么做减法,需要深入思考。”周志华说,完成了一轮本科生培养后,学院已将新一版培养体系出版分享,希望跟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我国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在南京大学,周志华为大一新生讲授“人工智能导引”课程,并带领计算机系与人工智能学院多位教师开设全校通识课《科学之光——走近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选课学生爆满。他撰写的《机器学习》成为该领域世界知名、使用广泛的中文教科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被海内外500多所院校采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