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奇安信发布量子安全SD-WAN,以“零改造”守护关基安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7 18:13:00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奇安信在大会上重磅发布量子安全SD-WAN新品。该产品以“安全‘量子级’、部署‘零改造’”为核心诉求,对传统安全架构进行了根本性革新,以应对量子时代的安全挑战与行业需求,从而为金融、能源、政务、交通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广域通信筑牢一道坚实的“量子级”安全防线,推动数字经济加速拥抱量子科技浪潮。
量子计算冲击传统安全,量子安全SD-WAN成为必选
“当前,SD-WAN凭借智能调度、成本优化优势,已成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的核心支撑。但量子计算技术的突破,正给传统加密体系带来颠覆性冲击。”奇安信集团智能安全网关事业部总经理樊俊诚表示,传统SD-WAN依赖的RSA、ECC等经典加密算法,安全性建立在“大数分解”等数学难题上,而量子计算机借助量子叠加与纠缠特性,可在数小时内破解2048位RSA密钥,这意味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现有广域通信的安全屏障,在量子时代将形同虚设。
更严峻的是,“先存储、后解密”的攻击方式已成为悬在各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微软最新2025《数字防御报告》指出,“现在收集、日后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 HNDL)的威胁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樊俊诚表示,当前传输的电力调度数据、金融交易信息、政务敏感数据等,可能被攻击者长期存储,待量子计算技术成熟后再进行解密。这种潜在威胁一旦变为现实,将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基于这些背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亟需一种既能兼容现有网络架构,又能提供长期安全保障的解决方案,量子安全SD-WAN应运而生,成为应对量子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量子安全SD-WAN:三大突破实现双重目标
为满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量子级安全”与“零门槛部署”的双重目标,本次发布的量子安全SD-WAN,在技术上完成了三大核心突破:
量子安全SD-WAN方案
首先是对于传统安全架构的根本性革新。新产品摒弃了传统SD-WAN“概率安全”局限,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与后量子加密算法构建“物理安全”体系。QKD技术依托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实现“一次一密”传输,窃密行为会即时被察觉;后量子算法基于格密码等新型数学问题,可抵御≥1024量子比特算力攻击,安全强度较传统算法提升10⁶倍,从根源抵御量子破解风险。因此无论是电力调度指令实时传输,还是金融清算信息跨区域流转,量子安全SD-WAN都能提供高强度安全保障,确保核心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其次是基于多种技术融合的深度创新。新品并非简单叠加量子模块与SD-WAN,而是实现“安全组网–量子加固–算法迭代–自动运维”一体化耦合,整合无缝接入、量子随机数、算法热加载等核心能力,改造成本降低50%,人工干预减少80%。这种创新设计让量子安全深度融入网络架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灵活适配后量子时代的技术演进。最终实现了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深度协同与动态适配,大幅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可持续性、安全性与灵活性。
其三是部署模式全面实现轻量化。通过采用“模块化叠加”设计,无需改造现有MPLS、传统SD-WAN架构,网关“即插即用”,单节点部署<30分钟,项目落地周期缩短70%;支持算法热加载/热卸载,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迭代后量子算法,最大化保护现有IT投资,并完美适配未来的技术演进需求。
量子安全SD-WAN已完成标杆试点
樊俊诚表示,目前量子安全SD-WAN已在政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完成标杆性试点部署。在不改变用户现有网络的前提下,量子安全SD-WAN网关可直接透明部署在网络出口,基于现网线路叠加量子加密骨干网,实现基于量子技术的数据加密传输,其核心应用价值得到充分验证,集中体现在四大核心能力。
一是透明接入零改造,SD-WAN自动化编排降本提效。二是双重加密保障,筑牢量子时代防线。三是算法热加载,适配迭代需求。四是组网安全同步建,支撑运营闭环。
未来三大维度深耕,加速规模化商用
根据iCV TA&K研究数据,2023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为47亿美元,到203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量子时代的到来,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向未来,奇安信在大会上表示,将继续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安全需求,从技术、场景、开放赋能三个维度持续深耕,筑牢量子时代的安全防线。
晓风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