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内蒙古七旬老人回扬州认亲被热蒙:天再热也热不过团圆的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6 07:24:00

扬子晚报网8月15日讯(通讯员 曾曼睿 记者 闫春旭)“这是我第一次重新踏上出生地,圆了我人生的一个梦。”内蒙古七旬“国家的孩子”毛杰激动地说。1960年,幼小的毛杰从上海被送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由当地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时隔65年,在公安机关和寻亲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毛杰终于找到了扬州的亲人。8月15日下午,她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跨越1300公里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记者刚见到毛杰时,她正激动地整理着带给亲人的礼物,有草原的纯牛肉罐头、奶疙瘩、羊绒围脖,还有精心准备的红包。想到即将与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见,她的眼中噙满泪水:虽然扬州比乌兰察布热一二十摄氏度,但再高的气温也比不上我此刻内心的温暖。”

说到自己儿时的记忆,毛杰的印象里是满是温馨。在乌兰察布市养父母的家中,毛杰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养父养母的细心抚养也从未让她怀疑过自己的身世。直到结婚前夕,与丈夫偶然的交谈才让她得知自己并非亲生,而是当年从上海送来的孩子。出于对养父母的感恩,毛杰将寻亲的念头深埋心底。“他们特别疼我,我不忍心问,怕伤了他们的心。”毛杰告诉记者。

1997年,毛杰的养父去世,2006年养母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的毛杰对血缘亲情的渴望愈发强烈,才产生了寻亲的念头。在退休后,毛杰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寻亲路。2021年,热爱自驾游的毛杰和好友在旅行去上海途中采血入库。今年,她在做完基因检测后,鉴定结果显示毛杰最可能来自江苏,但寻找了很长时间都毫无收获。

“我觉得我肯定找不到了”,毛杰这样说。多日寻亲无果,她几乎想要放弃找到亲人的念头,江苏地区虽然可能性最大,但几乎都是五代亲。直到今年8月,在同为“国家的孩子”的朋友鼓励下,她把资料交给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寻亲团团长杨凤荣,奇迹发生了。第二天,杨凤荣就通过人脸比对找到了与她相貌高度相似的疑似亲属。

“他们长得太像了!特别是下半张脸。”杨凤荣回忆,当他第一次见到毛杰的哥哥姐姐时,几乎立刻确认了关系。随后的DNA鉴定结果更是证实了这一点。仅仅9天后,毛杰收到了那条改变一切的消息:“找到了!”

“我找到家了,我也有哥哥姐姐了。”毛杰的眼眶泛红。她告诉记者,自己特意准备了一件蒙古服饰,明天要穿着它去见自己的亲人。虽然预想到相见时难免落泪,希望能控制住情绪。她说:“我要忍住不哭,不能把喜悦冲淡了!”

视频剪辑 庆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