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一句承诺重千钧  十年孝善照舅公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25 14:27:00

韩艳,1968年10月出生,娘家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西陡岭村,1990年,她嫁到本镇双河村,与李大军结为夫妻。新婚当天,韩艳见过丈夫的舅舅刘张丁一面后,便再未相见。韩艳疑惑追问,丈夫李大军支支吾吾说不出缘由,婆婆刘希爱告诉她:“被你二舅接回家了,不用惦记。”

刘张丁,1952年3月出生,赣榆区金山镇人。他幼年因用药不当落下智障,生活无法自理。生父姓刘,因家境贫寒,他先后被张姓、丁姓人家收养,辗转之后才回到生父身边。1990年生父去世后,姐姐刘希爱将他接到双河村的家中照料。

韩艳和舅公刘张丁在摘辣椒

彼时,刘希爱的丈夫李家勤常年在外工作,她早年间就十分牵挂这个弟弟,每年都为他置办四季衣物,还把省下来的好吃的送给他和父亲。如今弟弟无依无靠,她虽有心照料,却顾虑儿子正到谈婚论嫁的年纪,怕准儿媳嫌弃家里有个智障舅舅。一番商量后,2014年,刘希爱将刘张丁送到了镇中心敬老院。

可在敬老院的日子里,刘张丁惹是生非,甚至打伤同屋老人,身体也日渐衰败,几次住院都不见好转。2016年,刘希爱于心不忍,又将他接回了家,韩艳便主动和婆婆一起承担起照顾舅公的担子。为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小家庭,刘希爱和退休回家的李家勤商量分家。韩艳得知缘由后,坦荡地对婆婆说:“妈,您放心,我不会嫌弃舅公的。娘亲舅大,这个理我懂。”

韩艳照顾舅公刘张丁

分家后,韩艳和丈夫勤劳肯干、肯动脑筋,不仅把责任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抽空做农资生意补贴家用,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即便再忙,小两口也总会抽时间去婆婆家帮舅公收拾屋子,在外看到新鲜吃食,也总会买些回来让他尝鲜。

2018年,年迈的刘希爱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看着整日傻笑的弟弟,她整日以泪洗面,一边对丈夫道歉“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一边用含糊的声音拉着儿子儿媳念叨:“我要是走了,你大舅可怎么办啊?”

没等丈夫开口,韩艳就握住婆婆的手说:“妈,您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大舅有我和大军呢,我们给他养老送终。”此后,韩艳便把舅公接到自己家中,全权负责他的衣食住行。每当小两口需要外出,韩艳总会亲自把舅公送到公公家托付好,回来后第一时间再接回家。一年四季,她都记得给舅公备下换季新衣,舅公穿上后总会像孩子一样满村炫耀;怕舅公闷得慌,她和丈夫就开车带他出门散心,买他爱吃的零食解馋。邻居们都说:“韩艳待舅公,比待亲孩子还上心。”

韩艳照顾舅公刘张丁

2020年一个冬夜,在浴池忙碌了一天的韩艳刚到家,就听到舅公房间里传来摔东西的声响。她立刻叫醒丈夫,冲进房间就见舅公赤身站在地上,正胡乱摔砸物品,浑身冻得发紫。小两口赶紧上前为他穿上衣服,耐心安抚了许久,直到舅公躺好入睡,才轻手轻脚地带上门离开。

十年间,韩艳始终牢记对婆婆的承诺,用晚辈的孝心扛起了照顾智障舅公的责任。她不仅克服了无数意料之外的困难,更主动适应舅公的生活习惯,以对待父母的真心慰藉着舅公的苦难。她说的“我们给他养老送终”,成了乡邻口中孝善的榜样;那句“我们不管,谁来管”,更是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践行至今。

通讯员 陈刚 尹继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