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南京法院直播卖的螃蟹到货了!背后是一段“不幸”与“诚信”的故事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6 20:56:00

“因好奇心买了法院拍的螃蟹,还不错!”上海的单女士(化姓)在小红书分享的一则笔记,这两天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单女士参加的这场特殊的法院变卖源自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的一起类个人破产案件,多位法官化身“带货主播”,在蟹塘边直播推销螃蟹。近几天,在这场直播中售出螃蟹纷纷到货,收货地点不光有江苏,还有上海、新疆、云南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称赞法院的“司法温度”,同时在直播中了解到当事人一家的经历后,也纷纷为当事人的诚信点赞。

法官“变身”带货主播,卖出5.7万余元

“上周末我们本来打算去阳澄湖吃螃蟹,因故没能成行。正好在小红书刷到了法院直播带货大闸蟹的消息,抱着好奇心,我决定试一下。”单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在直播中花240元买了5公5母共10只螃蟹。

“这些螃蟹挺饱满的,特别是母蟹黄蛮多的。隔天就到了,发货前打电话确认收件信息,签收后还有回访电话。”单女士对这次特殊的直播购物经历感到满意。

记者看到,在单女士发的帖子下面,有多达2000多条评论。有网友对“法院还能卖螃蟹”表示好奇,有人则调侃“法院工作这么有趣,还兼职做电商”,还有网友特意搜索了解了当事人经历,表示“看完后心里暖暖的”。

在其他平台,网友也在热议这场直播。网友们纷纷表示,“见多识广的我也是开眼界了,这是把执行为民落到实处的典型事例呀”“为高淳法院点赞,也为秋兰家的诚信点赞”。

这场网络直播带货发生在10月31日晚上,高淳法院的法官在当事人秋兰家的蟹塘边搭建起直播背景后设备,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淳区人民法院的新媒体账号直播间里,这场直播引来20多万人次在线围观。多位法官们更是化身主播,亲自“上链接”,大力推销。

网络直播显示出强大的带货效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高淳法院了解到,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一共卖出了162单螃蟹,金额达5.7万余元。不光是江苏网友,来自新疆、云南、东北等地的网友均纷纷下单,品尝高淳螃蟹的美味。据介绍,这场直播基本清空了秋兰家蟹塘内目前已成熟的螃蟹,卖货款项将全部进入法院监管账户,用于偿还秋兰家的债务。

背后是一段“不幸”与“诚信”交织的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场直播背后,是当事人家一段长达十年,交织了“不幸”与“诚信”的经历。

事情还要从十年前说起。2015年5月,秋兰的母亲遭遇交通事故,经高淳法院判决需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秋兰家的债务最高时达到80多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可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在法院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此后的这些年里,秋兰的父母省吃俭用,每年都会准时将分期赔偿金按时送至法院。然而,本希望通过养蟹用于还债,却由于缺乏技术连年亏损,债务不减反增。

2025年9月初,秋兰父母向高淳法院提交了“类个人破产”申请。高淳法院受理后,执行法官和管理人对他们的财产状况、债务成因展开了全面核查。一次次走访蟹塘、翻查账本,最终确认这个家庭的债务全因意外与经营失利,秋兰一家从未有过逃债念头。

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详细展示了秋兰一家多年来的还款记录和蟹塘现状。最终20名债权人一致同意,除交通事故赔偿金需全额清偿外,其余债务按本金九折一次性清偿。

“是法律救了咱家,是好人帮了咱家。”秋兰的父母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法院“帮到底”:申请低息贷款、联系技术帮扶

为了进一步帮助秋兰家清偿债务,高淳法院还采取了一系列“跟进”举措。

该院探索采取“资产处置+金融纾困”的组合方案,如协助秋兰家出售螃蟹后仍不能清偿,不足部分将向银行申请低息长期的“淳信重整贷”。

对于养殖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法院则主动帮助秋兰家联系专业指导,并促成当地水产合作社协调技术人员与其结成长期帮扶对子。随着今年螃蟹成熟上市,为了进一步帮助秋兰家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破产财产价值最大化,于是有了这场特殊的直播带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获悉,高淳法院是江苏最早探索类个人破产制度的法院之一,2020年6月即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试点法院。该制度将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经济和社会再生机会,同时也促使债权人在最大程度获得清偿。

记者从高淳法院了解到,截止到2025年9月,该院共已立案受理个人债务清理案件20件,办结16件,涉及执行案件163件,债权人179人次,债务金额8960万余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