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订单两男各薅平台补贴1.5万余元,双双获刑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7 18:51:00
电商平台为拉新、宣传、促销,会发放补贴、折扣券等福利,消费者通过叠加红包、优惠券等方式,低的价买到心仪的商品,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薅羊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采取虚构订单,零成本套取平台的补贴,非法获利。近日,南京雨花台区法院就审理了一起通过制造虚假订单,骗取货运APP平台补贴的案件。其中一被告人还将此方法传授别人,因两项罪名获刑。
某货运APP平台为了吸引新用户注册下单,对新的货主账户会发放3到5张冷链运费补贴券。作为货运APP平台的注册司机小林,就盯上了这些“羊毛”。2025年3月,小林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注册新的货主账户获取冷链运费补贴券,并在该APP上发布虚构的冷链货运订单。再由自己的司机端账户进行接单,接单后在货主端使用运费补贴券进行支付运费,货运APP误以为是真实的订单,于是将全额运费打入司机端账户,小林从而套取平台补贴。经统计,通过制造这种“自下自接”虚假订单的方法,小林累计骗取平台补贴15100元。在利益的诱惑下,同是该货运APP的注册司机小秦也加入到“非法薅羊毛”行列中,小林还向小秦传授上述诈骗方法。经统计,小秦累计骗取平台补贴15900元。2025年5月,小秦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小林于同日经电话传唤主动到案,两人归案后均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小林、小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小林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已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结合两人具有认罪认罚情节,且均已全额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依法判处被告人小林拘役七个月,缓刑一年,被告人小秦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
【法官说法】
近年来,因“非法薅羊毛”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不在少数。如将电商平台各种红包、优惠券视作“生财工具”,或建群雇人刷单,套取平台补贴、返现,甚至有人非法开发“薅羊毛”工具软件,这不仅给电商平台造成经济损失,更破坏了消费市场的公平公正。法官提醒:作为电商平台,也需加强风险防控,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虚假订单,加强补贴发放的技术审核,从源头减少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韦天依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