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听!盲人少年写给南京的情书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3 19:23:00
近日,在“美丽南京 多彩生命”南京市中小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南京市盲人学校学生孔德富的作文脱颖而出。小学组以“南京的绿”为题。孔同学用优美、走心的文字描绘出他心中独特的绿色南京,并在记者采访时朗读了自己的作文,引发网友共鸣。
孔德富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先天失明,但可以感知部分颜色,尤其是绿色。“我的学校在老门东附近,那里有着大片的绿色,我上下学路上都能感受得到,有时候还能闻得到花香。我觉得正如这次写作的题目,南京是绿色的,是鲜艳的。”
【作文全文】
南京的“绿”
南京市盲人学校 孔德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一如往昔,永恒而宁静。而南京这座在岁月所勾勒的长河中起伏的城市,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承载着太多的东西,有老门东和夫子庙的文明载体,亦有现代化浓厚的高楼大厦。在这座城市里,我们看到了古与今的交融与美丽,而在这古与今所勾勒的城市里,却到处充满了“绿”与生命的气息。有着层峦叠嶂的紫金山,有着古朴而悠久的夫子庙,亦有着蜿蜒向远方的秦淮河,更有着再平常不过的路旁的梧桐树。这些景物中都蕴藏着生命的气息。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向我们走近。秦淮河畔,小草自由而快乐地长着,一棵棵柳树,如同一挂挂绿色的瀑布。不愧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呀!还有无数的花在这里争先开放,一片百花争艳的场。而这些紫得朦胧、白得潇洒、绿得盎然的花都在秦淮河这条清澈见底的河里投映着。这样虚与实、实与虚的对应,更显一片生机勃勃。最妙的莫过于花下成千成百的中华虎凤蝶在翩翩起舞,为这画卷添上了一抹新的灵魂,而绿的脉搏与气息就流淌在这,既充满了心声,充满了自由,亦充满了希望。
如果说南京的绿只停留于景物,那是不可能的。南京的“绿”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南京的“绿”,绿在这岁月中,绿在每一处古老的石板上。不信你看,老门东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有着独属于它的传说与故事。老门东内人声鼎沸,角落旁有着不知几许的爬山虎。那充满岁月斑痕的青砖,缝隙的青苔是略带点灰色的。而那些现代化的店铺又为这灰色染上象征着生命意义的绿色。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这就是蕴藏在文化中的绿色。古人常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今也在流淌。而我们是祖国新时代的生力军,这份“绿”需要你我来传承。
而南京的“绿”更“绿”在青春之中。青春是美好的,像七八点钟的太阳,亦如早晨的绿竹,充满了绿意而又难忘。校园的梧桐树在夕阳西下的霞光下染上了几分金黄,跑道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挥洒着独属于青春的气息。我们是青年人,充满了希望与生机。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做一个追梦者,让那份绿发芽、结果,成为祖国花园撑起一角的绿树。
然而,南京的“绿”还“绿”在南京的人,南京人是淳朴与勤劳的。马路上有风雨无阻的交通叔叔和保洁阿姨,亦有为南京生态系统的构建所努力着的人。普通人了解南京历史与文化,都是在散发着独属于中国的气息与生命的颜色。
总而言之,南京的“绿”是“绿”在每一寸地方,每一处都令人着迷。“绿”象征着生,而有生必有死。我们没有羽毛,无法量出生命的长短,但我们有勇气,而勇气则是生命的战歌。只有我们用南京无处不在的绿,以及对生命追求的勇气,一起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即使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也要用它寻找光明。让我们以青春为伴,以梦想为帆,用生命为船,一起驶向人生的彼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