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非常4+1!南京这场科创比赛首次引入智能体“小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2 21:50:00

10月12日,2025年南京市“金陵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制作系列交流挑战赛“和鸣8.0:春风化雨”在金陵河西学校体育馆举行,近610名来自南京及港澳地区的师生齐聚一堂,以AI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了一曲“科技赋能文脉传承,童心共筑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活字印刷、为《春夜喜雨》配乐,

孩子们的作品令人惊艳

清晨7时许,各参赛队伍已抵达赛场。8点巡线场地抽签结束后,体育馆内顿时响起键盘敲击的清脆声响、器械组装的细微动静,交织成一曲活力满满的科创交响乐。

同学们的作品令人惊艳。高淳桠溪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一个个立体的方块汉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的作品主题是以文化人,活字润心,作品中用到了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拨弦乐器,这些都是我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例如废弃口琴的簧片、废旧的pvc管等等。”六年级刘致远同学告诉记者,他和另一位男生主要负责智能机器人的组装、调试和作品制作,两位女生主要负责捏橡皮人,做手工乐器等。“这个作品从一开始创意到完成,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从去年和鸣比赛结束,我们就开始构思了。”

香港乐善堂梁黄惠芳纪念学校和香港路德会增城兆霖学校的同学们的展品展示了杜甫的唐诗《春夜喜雨》的场景。乐善堂梁黄惠芳纪念学校的董澔霖同学告诉记者:“我们制作了一个装有水的可以模仿下雨声音也能亮灯营造氛围的容器,并制作了七星风铃、手风铃、海浪鼓和木鱼等乐器,你们听听看!”当电脑中杜甫在雨夜吟诵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雨声、乐器的敲击声,此情此景竟让人如痴如醉,孩子们的创意令人拍案叫绝。

非常4+1!

大赛首次引入AI智能伙伴“小鸣”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杨建介绍,“和鸣8.0”以“春风化雨”为主题,相较往届,今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称之为“非常4+1”,即每个参赛队有4个孩子,还有一位AI智能伙伴“小鸣”,在问题的发现、方案的设计、制作、调试和不断的修改的过程中,“小鸣”会全程参与孩子们的讨论,并且用人工智能的智慧给孩子们以支持,

杨健表示,这是首次将“AI伴学”作为核心支撑,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工智能实践”全过程。“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过程中展现更加丰富的,能够体现广泛连接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真正打开视野,激发创意,做出更好的作品来。”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评分体系设计更聚焦创新能力培养:初赛400分评分体系涵盖“巡线舞蹈、演奏、过程资料、设计创意、现场制作”五大维度,进入决赛的队伍,则需通过3分钟PPT汇报答辩,完整呈现项目从创意萌发到落地的全过程,让创新思维的脉络清晰可见。

融合科技教育和全学科教育,

是 stem项目的本土化创新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和鸣”系列活动历经8年发展,已从单一竞赛升级为“研、培、学、教”联动的科创教育品牌。“‘和鸣8.0’以‘春风化雨’为主题,既呼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特质,也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区域联动,完善赛事机制,让‘和鸣’成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平台,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科技素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叶勇表示,南京市和鸣8.0创意制作挑战赛是 stem项目的本土化创新,融合了中国教育特色和国际教育水平,同时也是南京市星光计划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品牌中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本次活动意义深远,它把所有的科技教育和全学科教育进行了整体融合,包含科技教育、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还有工程、数学等学科教育,是一个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课程,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除此以外,参加决赛的同学还需要进行现场答辩,这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全面考验。因此,这项活动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高的挑战,体现南京市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