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方温暖包容的土壤,而非一条统一的赛道!芬兰考察归来,淮安这位校长做精彩分享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9 21:00:00
近日,刚圆满结束教育部名校长芬兰教育研修考察的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管晓蓉总校长,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管晓蓉总校长介绍,公平不是“削峰填谷”的平均主义,而是“兜底保障”的机会均等——它不压制天赋的绽放,也坚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背景、能力差异而掉队。
芬兰教育以“七大横贯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以“现象式学习”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边界,将学习从“书本中的知识”转向“真实世界的问题”,让教育回归“培育应对未知能力”的本质。
在芬兰国家评估中心,评估专家艾诺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评估的本质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理解。”这种评估方式,彻底摆脱了“分数至上”的功利性,让教育评价回归“促进成长”的初心,也为我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供了宝贵参考。
科伦托自然学校与海拉卡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更将“与万物共生”的理念推向极致。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孩子在雨中漫步森林,用双手触摸树皮、观察蜘蛛网,用朴素的词语描绘湖边风景——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不是简单的“亲近自然”,而是构建“存在感知力”的过程。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双减”落地与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等任务正稳步推进。芬兰的教育实践,恰恰可为我国精准施策、聚焦关键环节提供多维启示。
基于此,管总校长提出了学校未来的改革方向:理念与教学:从“统一标准”到“个性生长”。“我们应以核心素养为牵引,将劳动、体美、心理健康教育扎实纳入课程体系,拓展创客实践、自然探索等课后活动,推动教育回归心智启迪与潜能唤醒的本源。”
治理与评价:从“管控约束”到“专业赋能”。教育治理应推动从“行政主导”向“专业主导”的深层转变。可试点专业自治,赋予学校更多课程与教学自主权,建立教师专业委员会。
生态与协同:从“单一推进”到“合力共建”。“我们亟须构建‘研究型+赋权型’教师生态,积极发展‘真实问题驱动’的跨学科教学,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深度协同,打造走出课堂、贴近自然的实践学习场。”
管晓蓉总校长说,教育是一方温暖包容的土壤,而非一条统一的赛道。教师应允许每一株幼苗以自己的方式,向着光,长出真正的模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