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丹青遇童心!江苏省美术馆“艺术盒子”解码美育新路径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6 08:54:00
11月14日,“向美而行·以艺润心——江苏省美术馆与公众艺术零距离”系列艺术科普展进校园活动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校园内,身着整洁服装的“乐雅小小讲解员”们,站在明清山水画与江苏水印木刻版画复刻品前,用稚嫩却流利的讲解,高雅艺术与童心交融,完成了一次温暖对话。
精品入“盒”,让馆藏珍品与学生面对面
![]()
启动仪式上,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法,副馆长陈岚,南京市教科所原所长肖林元,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秦华,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倪天华、副局长陈婷婷等领导专家,以及师生、家长代表齐聚启真美术馆共同出席,见证校馆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时刻。
![]()
如何将深藏于美术馆库房的艺术瑰宝,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的美育养料?江苏省美术馆的答案是“艺术盒子”。据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高木介绍,“向美而行·以艺润心——江苏省美术馆与公众艺术零距离”是省美术馆打造的党建与公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 “艺术盒子”正是该项目的重要载体。此次进入校园的“明清绘画”与“水印木刻”两个艺术科普展,便是从馆内万余件藏品中精选策划而成。
展出的“明清绘画”艺术科普展,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或沿习宋元、或丘壑独运的名家之作。画风或清奇空灵,或浑成绵密,精湛的复刻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笔墨神韵,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神游于古典艺术的深邃境界。同时,29幅水印木刻版画(复制品),则生动展现了江苏水印版画学派将传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以独特的民族化形式讲述着一方水土的故事。
![]()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党委书记肖全胜在致辞中表示,承载着历史厚重的艺术以“艺术盒子”这种新颖的形式进入校园,不仅是将高雅艺术请进来,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每个孩子心田。他感谢江苏省美术馆以“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的专业力量为学校美育工作赋能。
童心润泽,“小小讲解员”成为最美风景
活动现场,“乐雅小小讲解团”正式上岗成为最动人的风景。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陈岚和栖霞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婷婷共同为“乐雅小小讲解员”颁发绶带。经过多轮系统培训,孩子们落落大方地站在展品前,将画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成为连接艺术与观众的“小桥梁”。
![]()
四(5)班柳诗涵同学分享感悟:“在老师指导下,我体验了版画制作,更学习了讲解礼仪和导览知识。在服务与讲解中,我不仅收获了自信,更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一(5)班唐健坤同学的爸爸欣慰表示,看着孩子认真背稿、大方讲解的样子,既骄傲又温暖。
当天,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专员与学校美术教师还为六(2)班学生们带来了《水印版画》与《木刻版画》同课异构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协同育人,构建“没有围墙”的美育生态
“体育强健体魄,艺术滋养心灵。”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倪天华在讲话中,为区域美育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他特别指出,本次活动中的“小小讲解员”培育等创新实践,为全区提供了宝贵样本。未来,栖霞区将依托区域内行知教育思想发祥地底蕴和高校云集优势,在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框架下推动美育深度发展,着力构建“校内+校外、课堂+场馆”的美育生态圈,让美育滋养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
针对区域大众美育发展规划,王法馆长进一步阐释了“向美而行·以艺润心”项目的初心:“项目实施的核心就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破美术馆的壁垒,让库房里的艺术精品真正走近公众。”王法馆长介绍,“向美而行·以艺润心”项目坚持多年,是江苏省美术馆重要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品牌项目,去年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十佳优秀公共教育案例奖。该项目致力服务全龄段受众人群,不仅广泛覆盖大中小学、幼儿园,还延伸至企业、医院、社区等处。“这既是响应‘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号召,也是美术馆践行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
![]()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除师生参观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也将到场体验,未来还将辐射周边社区。这场“艺术零距离”实践,拉近了美术馆珍品与校园的物理距离,更通过“展教一体”设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入新的艺术动能。
少年志编辑 丁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视频 张华纬
部分图片来源于学校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