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全国首份!《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发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9 12:03:00

11月18日,《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份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的白皮书。

据了解,项目组对南京市12个区17所学校3–6年级的8795名小学生进行线下问卷调查,并对其中8所学校的74名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基于一手数据,白皮书全面描绘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偏好与素养现状,剖析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对素养的影响,揭示了工具化倾向、批判性不足、家庭支持差异引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分层”等现象。

“有80%以上孩子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这些孩子中又有80%以上的孩子至少每周用一次,其中有超过25%的孩子每天用一次或者多次。”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刘永贵说,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选择兼顾逻辑和情感,“比如豆包让人感受更亲切,DeepSeek的逻辑性更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隐私保护意识。”

这份报告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卢锋表示,首先,报告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学生认知依赖、学习动机减弱及思维深度退化”等热点问题,基于实证调研展开深度剖析;其次,报告明确提出了GenAI素养框架,该框架涵盖“认知理解、提示词工程、批判审视、自我调节与伦理道德”等维度,为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明确了目标体系与实施路径。第三,报告就小学生GenAI素养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战略预判与路径探索。白皮书提出了“精准干预”“课程嵌入”“校社协同”等建议,为系统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何义田告诉记者,白皮书中的一些数据揭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比如“四年级”是一个关键期、窗口期,要多加强技术原理、提示词对话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数智伦理学术的、道德方面的判断与决策能力等。白皮书提出的提升AI素养的策略路径,让学校对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如何制定校本化的AI使用指南,差异化地明确使用边界等问题有了清晰的方向。

作为南京市“先行先试”的又一成果,该白皮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践指导性,既是一份翔实的区域性人工智能教育诊断书,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教育行动宣言。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报告不仅具备高度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更为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学阶段的GenAI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与思考启示。

通讯员 吴昱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视频 王颖  摄影 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张亮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