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

粮食遭遇病虫害能卖吗?售粮款被拖欠怎么维权?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现场“支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4 17:21:00

粮食得了病虫害还能卖吗?暂时不想卖粮食能代储吗?粮食卖出去了却收不到粮款,怎么维权?11月4日,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肖延川、副局长李德带领相关职能处室相关负责人走进省《政风热线》直播节目,现场回应群众诉求,答疑解惑。

粮食得了病虫害,卖给谁?怎么卖?

今年四五月份,江苏部分地区降雨频繁,一些农户种植的小麦遭受赤霉病侵袭。尽管农户自行打药防治,但效果欠佳。麦子收获后,不少麦粒出现发红、皱缩现象,明显感染赤霉病。

多名粮食种植户向《政风热线》咨询,“我们找收粮经纪人看过,他们说病粒多,不符合收购标准,这些麦子只能堆在家里,不知如何处理。”

对此,江苏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主任莫晓嵩给出专业建议。他指出,“赤霉病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如毒素污染。若小麦真菌毒素等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但符合饲料相关标准,建议销售给饲料厂;若毒素含量过高,只能作为工业用粮;若超标情况严重,则须销毁处理。”

粮食病虫害不止赤霉病一种,处理方式需根据粮食实际情况判断。“粮食出入库时,会按必检项目进行检验。若发现粮食在质量上有瑕疵,如病瘪等情况,可通过风扬、过筛等措施,提升粮食质量,质量提升到三等以上便可直接销售入库。若仍有不足,可联系小麦加工企业。”莫晓嵩说。

即将迎来水稻收储,对于因收获期阴雨导致霉变或者其他病害造成的“等外稻谷”,莫晓嵩表示,“我们尽量在交售粮食前初步判断自己的粮食大概处在什么水平,正常粮库收的是符合三等的合格粮,如果感觉自己的粮食质量不好,在前期收下来以后进行分类处理,把生芽的、或者有问题的进行剔除,粮食的等级和质量高,自然能卖个好价钱。”

粮食售卖遇“老赖”,怎样收回粮款?

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多样,粮食经纪人就是主体之一。最近有农户和粮食经纪人向《政风热线》反映,他们都遇到了粮款收不回来的问题。

镇江市丹徒区的姜先生是一名种粮大户,去年年底,黄姓粮食经纪人拖走了他十万斤粮食,粮款迟迟未付,他将对方告上了法庭。调解结果履行至今,黄老板只付了2万元粮款,剩下的还拖欠着。

在盐城市经开区,粮食经纪人仇先生一直与盐淮米业的王经理合作,将收购的粮食卖给这家企业。2021年,王经理从仇先生这里拖走了510吨粮食,一直没有打款,仇先生将王经理诉至法院。判决结果执行至今,王经理仍拖欠仇先生近50万元粮款。

今年9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农民售粮款兑付管理办法》,粮食收购原则上应当场兑付售粮款,确有特殊情况,可约定兑付期限,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王吉富现场回应,“江苏严格执行办法,即时兑付,要求不超过七天。”对于如何缩短兑付时间,他解释道,“我们日常对粮食经纪人进行培训,宣传粮食购销政策和限时兑付规定,从技术和流程上来压缩违规空间;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监督,农民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可以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介入协调,帮助他们维权。”

为了让农民顺畅卖粮,肖延川局长补充,“我们收购的要求是市场为主,政策托底。托市政策一旦启动,应收尽收;非托市期间,粮食企业在收购粮食的时候,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时间可能长一点,请售粮农民给予理解。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靠前服务,比如,上门预检服务,检测人员可以先到农民家里面检测,然后农民再把粮食拉到仓库卖掉。”

聚焦粮仓老化与代储难题,如何破解?

收购正当时,全省各地秋粮收购工作正在展开。近日,记者随同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人员走访部分国有粮库。

在常州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责任公司仓储区,调研人员发现部分仓房存在地基沉降、顶棚开裂、附属设施老化的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开展维护、检查和修缮工作,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生产安全。

在淮安盱眙县官滩粮食储备库,记者看到陆续有种粮大户来售卖粮食,有农户提出,“考虑到市场行情,我们不打算立刻就卖,国有粮库能不能提供一些闲置的、小一点的仓房,帮我们短期代储粮食,等价格合适的时候我们再出售。”

针对部分粮仓设施陈旧,仓库老化问题,肖延川局长表示,“老旧仓库占全省粮食仓库总量的10%左右,将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解决,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仓,提升改造一批建设时间不太长、还可以利用,容量在五千吨以上的仓库,直接淘汰又小又旧、没有太大价值的老旧仓库。”

针对代储服务,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尤晓萍介绍,“目前有三种服务方式供农户选择。一是常规代储,企业和农户约定将粮食放在国有粮库保管一定期限,到期后农户自行取走或出售;二是‘代储+代销’,在约定保管期限内,农户可自主选价,委托企业出售粮食,售粮款支付保管费用后全额返还给农户;三是代储+融资服务,企业根据代储的粮食提供仓单凭证,农户凭此到银行或担保公司质押,获得贷款,既解决储粮问题,又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新华日报·政风热线记者 王塞塞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