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因一道特色美食“中招”寄生虫感染,医生:严重会危及生命
来源: 钱江晚报
2025-10-19 21:06:00
最近,浙江宁波的刘大妈(化名)因发热、腹痛,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寄生虫感染。她怎么也想不到,“元凶”竟是一道特色美食。
刘大妈66岁,连续发烧了好几天,就给在杭州生活的女儿打去了电话。一天后,她就被女儿带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
检查后发现,刘大妈的嗜酸性粒细胞指标很高,需要重点鉴别三种可能的情况: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于是,她被收到感染病科进一步诊治。
随后的骨髓穿刺、全腹CT等检查,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并且发现肝内存在感染性病变,也让治疗团队重点怀疑是寄生虫感染。
检验结果为包虫抗体阳性。“但当我们按照肝包虫病的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她仍反复高热,腹痛不止。”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周倩说。
难不成是诊断出了问题?刘大妈进一步接受了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内的病灶比之前有所进展,说明感染仍在持续。
难道不是肝包虫感染?“临床上的确会发生包虫抗体‘假阳性’事件。”感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燕飞解释。在接受肝脏穿刺,并进行病原宏基因测序后,报告单上的肝片吸虫(序列数:4)让真相终于大白。
尽管肝片吸虫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在浙江地区并不算常见,人群总体感染率较低。
肝片吸虫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它的囊蚴能在水中存活,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哺乳动物身上,被寄生动物排出的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当人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被寄生动物肉,或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如茭白、荸荠等),或饮用了被污染的生水,或在接触被污染的动物粪便后未洗手,都有可能被感染。
毫无疑问,刘大妈肯定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道生腌血蚶了。”在医生详细的病史询问下,刘大妈表示,她虽然独居,但日常生活都很卫生,从不吃生的牛羊肉,喝的也都是白开水,甚至连矿泉水都不太喝,也没有下地种菜的习惯,唯独是在前不久,尝鲜吃了一顿生腌血蚶。
“极有可能是血蚶被污染了,导致她感染了肝片吸虫病。”陈燕飞表示,肝片吸虫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在2~4周,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右上腹疼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肝片吸虫如寄生在体内,还可能侵犯大脑、肺部、眼眶等部位,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刘大妈经过对症治疗后已好转。
感染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杨益大叮嘱道,寄生虫感染、甲型/戊型肝炎、胃肠道炎等疾病都会通过消化道传播,而大多数的寄生虫以及甲/戊型肝病毒都可以通过高温煮沸杀死。此外,食物砧板、刀具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如有生食史,并出现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