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后续|大学生兼职有声书配音遭“违约陷阱”,受害人已追回部分钱款,公司法人被限制高消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8:18:00
今年5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曾报道《大学生兼职有声书配音遭“违约陷阱”》一事。当时,南京大学生小王(化名)因兼职录制有声书配音时,明明按时交稿,却遭遇了公司苛刻的审核条款,不仅拿不到报酬,反被索赔高额违约金。彼时,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态度强硬,声称公司“合规经营,在此前庭审全部胜诉”。报道发出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有相似经历的网友纷纷站出来维权。
![]()
此前小王与涉事公司签订的《文本录制合同》
时隔数月,事情迎来了“大结局”。11月24日,当事人小王联系记者,表示在坚持走法律程序后,她终于拿回了部分钱款。而那家曾自称“从未败诉”的公司,不仅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其法定代表人还收到了法院的“限制消费令”。
“当初他们要我赔钱的时候理直气壮,现在到了执行阶段,却开始‘哭穷’了。”回想起这半年的维权经历,小王感慨万千。今年5月报道刊发后,小王没有像部分兼职者那样因为害怕被起诉而交钱了事,而是整理了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坚决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随后进入了诉前调解阶段。
![]()
法院发出的《限制消费令》
“6月10日左右我们达成了调解,本来约定7月10日还钱,结果对方又‘爽约’了。”小王告诉记者,到了约定日期,公司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无奈之下,她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直到11月份,曾经态度强硬的公司法定代表人花某主动联系小王,“他跟我说身上实在没钱了,银行卡也被冻结了,能不能少还一点。”
![]()
涉事公司法人与小王的聊天记录截图
为了尽快了结此事,不想再陷入无休止的拉扯,小王最终同意了折中方案。原本应付的5000多元款项,对方一次性偿还3300元,并附带一份1500字的手写道歉信。“其中2800元是法院直接划扣的,剩下500元是他通过私人账户转给我的。”小王表示,虽然钱没拿全,但看到对方公司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时,她觉得她的努力值了。
此外,小王还向记者透露,在她和其他受害者起诉期间,她们发现这家公司正在悄悄走注销流程。“如果公司注销了,我们的债权可能就真的无处主张了。”幸亏发现及时,她们立即向相关部门申请终止注销程序,并在调解时向法院和调解员反映了这一情况,成功拦截了公司的“跑路”企图。“现在他们必须把所有欠款还清,才能注销。”小王说。
![]()
天眼查数据显示涉事公司存在多条执行信息
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涉事公司目前已身背多条执行信息。记者获得的一份由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9月18日发出的《限制消费令》显示:因该单位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该单位及法定代表人花某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小王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还有其他几位起诉的兼职者也陆续收到了部分钱款,目前法院对该公司的账户采取了冻结措施。虽然维权过程曲折,但小王觉得这次维权是值得的。“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其他大学生提个醒,遇到不合理的‘违约陷阱’,不要怕,法律会给我们撑腰。”
记者手记:
从最初的“没一个败诉”到如今的“限制高消费”,这家公司的结局给所有试图利用合同漏洞“收割”大学生的不良商家上了一课。所谓的“合规经营”不是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法律也不会由着谁嗓门大、态度硬就偏向谁。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小王的经历也是一份宝贵的“避坑指南”:不轻信“高薪兼职”,保留好证据,遇到不公敢于拿起法律武器。
见习记者 马斌